高一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

高一生物必修1基础知识必备

第1章走近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内容是?P2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吗?(×,如病毒为非细胞生物)

2、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及成就?

(1)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2)罗伯特·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红细胞、精子等活细胞。

(3)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4)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细胞学说揭示了什么问题?P4

4、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有哪些?植物?单细胞生物?病毒?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且细胞与个体属于同一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组成成分?(蛋白质和核酸)

5、病毒 遗传物质?(DNA或RNA)

生活方式?(活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

举例:DNA病毒:噬菌体 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等

【特别提醒】

(1)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是因为病毒能进行增殖,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碱基和核苷酸也各有4种。

6、 是生命活动的的基本单位。 (细胞)

7、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细胞 生物圈)

8、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什么是生态系统? (P6-7)

9、归纳法是指?分为哪两种?(P5)

10、低倍镜观察清楚物像后,换用高倍镜需如何操作?

(1)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2)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3)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1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基本结构相似,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有核糖体)、都有储存DNA的场所;(2)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拟核内有环状DNA

13、原核细胞的主要代表生物有?(蓝细菌及其它细菌)P11

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 (含藻蓝素、叶绿素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

14、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的结构有何不同?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细胞内有多种细胞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为什么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2、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在细胞内含量少,并不是不重要)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3、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存在形式?细胞中化合物包含哪些?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是?P17大多为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水;蛋白质

4、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及对应颜色怎样? P18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蔗糖是非还原糖)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5、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步骤怎样?(P18-19)

6、脂肪鉴定中酒精的浓度和作用是什么? (体积分数50%的酒精 洗去浮色)

7、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在物质组成、使用方法、反应条件上有何不同?

(1)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2)斐林试剂现用现配,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分开使用,先A后B,使用时不需要加热。

8、西瓜汁、甘蔗汁为什么不适于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西瓜汁显红色,遮盖出现的颜色反应。 甘蔗汁中主要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性糖。

第2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是?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可相互转化?与细胞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 ;

(3)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越多,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抗旱、抗寒)越强。

2、细胞内无机盐作用是?(注意实例P22)

(1)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和的重要成分);

(2)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元素组成、作用是什么?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元素组成:主要是C、H、O(几丁质还含有N) 作用:主要的能源物质,组成细胞的结构(如纤维素) 葡萄糖

2、常见的单糖、二糖和多糖有哪些,它们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是?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麦芽糖(植物)、蔗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植物)、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几丁质(甲壳类和昆虫)。

3、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都是葡萄糖分子)

4、纤维素、淀粉、糖原、几丁质的作用?

纤维素: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淀粉:储存能量(植物) 糖原:储存能量(动物)

几丁质:甲壳类和昆虫外骨骼的成分

5、糖类与脂肪的元素组成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不同点: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6、脂肪、磷脂、固醇元素组成及主要作用是?

脂肪:C、H、O;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减压等。

磷脂:C、H、O,还含有P甚至N;构成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C、H、O,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生成。

(3)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7、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是生物体所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初来供应。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备能源。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虽然糖原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储存时所古的体积相当于同等重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4倍左右,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第4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运输(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信息传递(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防御(抗体是蛋白质)等。

2、蛋白质的基本元素组成?(C、H、O、N)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3、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

约21种,8种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的、13种非必需氨基

4、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羧基的结构式写法?肽键的位置(P29)

5、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6、氨基酸分子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为?脱水缩合生成水中的氢和氧分别来自于谁?在链状的和环状的多肽中氨基数、羧基数、肽键数?蛋白质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脱水缩合 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链状肽: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氨基数(羧基数) 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环状肽:氨基数(羧基数)=R基中氨基数(羧基数) 肽键数=氨基酸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脱去水分子数

7、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8、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什么?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核酸的种类?作用是?水解产物?彻底水解产物?

核酸有两大类: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

RNA(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种)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解产物:核苷酸; 彻底水解产物: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2、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3、核苷酸的组成物质?(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

4、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5、脱氧核苷酸的组成物质?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

6、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物质?

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

7、DNA、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是?

(1)五碳糖不同: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 (2)碱基有所不同:DNA含T,RNA含U。

8、核酸(DNA)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9、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归纳:

 

10、噬菌体、HIV、人体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RNA、DNA)

11、豌豆细胞中含有多少种碱基?含有多少种核糖核苷酸?多少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多少种核苷酸?A、T、G、C可以构成多少种核糖核苷酸?什么的排列顺序代表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5;4;4;8;3 DNA或RNA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2、生物体内的多聚体(生物大分子)主要是?它们的单体分别是?它们都是以什么为基本骨架的?

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 单体: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碳链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P41——图3—2):

(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激素、神经递质等),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受体。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发出信号的细胞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3)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进入另一个细胞。

2、细胞膜的基本组成元素?组成成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

C、H、O、N、P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3、磷脂分子的结构?元素组成?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成什么排布?构成细胞膜时怎么排布?为什么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脂质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P42) C、H、O、N、P 单分子层 双层,亲水头部在外,疏水的尾在内 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具膜的细胞结构,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4、罗伯特森用什么显微镜观察到了什么结构,做出了什么推测?荧光标记人和老鼠细胞表面蛋白质的实验在什么温度下进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测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荧光标记人和老鼠细胞表面蛋白质的实验在37℃下进行,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者和主要内容?(桑格和尼克森 P44-45)

6、糖被指的是?糖蛋白只存在与细胞膜的哪一侧?糖被的作用?

糖被指细胞膜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1、细胞质包含什么? 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2、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及原理?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的颗粒 同位素标记法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作用? 纤维素和果胶 支持和保护

3、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结构和功能?(具双层膜结构的还有?)

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粒(含光合色素和酶)、叶绿体基质(含核糖体、酶、DNA、RNA等);

线粒体结构:外膜、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含大量酶)、线粒体基质(含核糖体、酶、 DNA、RNA等);

叶绿体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两种细胞器都和能量转化有关; 具双层膜结构的还有细胞核

4、无膜的细胞器有?结构和功能?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功能?

无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真原核细胞中都有

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

单层膜的细胞器: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它也是动植物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动物——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液泡:内有细胞液,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5、动物和高等、低等植物细胞在细胞器上的区别?

动物含有中心体;高等植物含液泡、叶绿体;低等植物含中心体、液泡、叶绿体。

6、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的组成和作用?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多种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7、观察叶绿体实验的选材及原因?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选材

观察叶绿体:葫芦藓:小叶只有一两层细胞构成;或菠菜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含叶绿体大且数量少。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黑藻叶片。

8、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染色体。

9、哪些物质属于分泌蛋白?

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抗体、部分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0、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其作用分别是?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肽链的折叠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细胞膜(胞吐)、线粒体(供能)。

1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研究方法?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流动性

12、细胞的生物膜包括哪些膜?生物膜系统的功能?各种膜之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3)生物膜把多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同时进行多种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各种膜之间的联系:

(1)在成分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②差异性: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直接联系:P53——图3—9 ;②间接联系:通过囊泡转换

(3)在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原核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2、细胞核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核膜(双层):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在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的细胞中只存在染色质。在分裂的细胞中:间期以染色质存在;分裂前期变成染色体,末期恢复成染色质。)

4、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模型的形式主要有哪些?举例。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什么是渗透作用? 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1)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有溶液。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渗透方向?

渗透方向:相对含量高(低浓度溶液)→相对含量低(高浓度溶液)

3、动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吸水?

当细胞质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表现为皱缩)。

当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表现为胀大或胀破)。

4、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半透膜的是什么?其包括哪几部分?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5、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是什么?其优点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优点:(1)只有一层细胞组成,操作简单; (2)液泡大,液泡含有紫色色素,便于观察。 (注意:黑藻叶肉细胞中的液泡无色素,但叶绿体的存在也利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6、引流法如何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7、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或条件)是?

内因:(1)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外因: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8、质壁分离的“质”是指?(原生质层)

9、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需要具备什么结构?(细胞壁和大液泡)

10、能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的溶液有哪些?原理是?

较高浓度的KNO3、NH4NO3;尿素、乙二醇等溶液。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表现为质壁分离,由于无机盐离子能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或乙二醇等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表现为自动复原。

11、质壁分离和复原还可以探究以下问题: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12、如何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步骤:①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②取多个装片编号,分别制作处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临时装片。③观察质壁分离情况。

实验结论:细胞液的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所对应的蔗糖溶液的最高浓度和刚发生质壁分离所对应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之间。

13、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者?(桑格和尼克森)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P68第1段)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

4、哪些现象能说明膜的流动性? (细胞融合实验、胞吞、胞吐)

5、糖被存在于细胞膜的哪一侧?作用是什么?

外侧。 识别(保护、润滑)。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主要有几种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2、被动运输包括几种形式?分别举例?两种运输方式有何异同?

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乙二醇、尿素等。

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动物体内钠离子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入细胞、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出细胞等。

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3、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的区别(P66-67)

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能量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5、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什么?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6、胞吞和胞吐可运输什么物质? 是否需要能量和膜蛋白?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点?

大分子、颗粒物质。 需要。 一定的流动性。

特别提醒

1、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有载体蛋白数量、浓度差。

2、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什么叫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的化学反应)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实验中的变量有哪些?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需要保持不变和适宜的变量。

3、设计实验应该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4、什么是活化能?酶和无机催化剂作用的原理是?为何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加热促进化学反应的机理是?

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作用原理: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加热使过氧化氢得到能量,从而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5、酶的来源?作用?本质?基本单位?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什么酶?

活细胞;催化;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蛋白酶。

6、酶的特性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影响酶活性因素:温度、PH等。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酶浓度等。

7、什么条件下酶失活?失活原因?酶保存的条件?酶是在细胞内还是在细胞外起作用?动物体内大部分酶的最适宜pH在6.5--8.0之间,什么酶除外?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保存;

细胞内外均可起作用;

胃蛋白酶。

8、实验步骤的一般写法?

(1)分组、编号;(2)根据自变量分别处理各组;(3)放在相同条件下(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4)观察或检测指标是什么

9、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如何表示酶活性大小?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10、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产物?

不能,因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影响低温组的试验结果。

12、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能否先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再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

不能,因为酶具有高效性,酶与反应物混合后酶促反应立即发生。

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1、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每个字母的意思?A由几部分构成?

腺苷三磷酸;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A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2、ATP与ADP互相转化是可逆过程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物质转化可逆,能量、酶都不同)

3、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为?

(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4、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5、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时细胞内ATP含量是否相同?为什么?

基本相同,因为剧烈运动时单位时间ATP水解快,同时形成也快

6、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原理

P88图5-7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呼吸作用的实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概念?(P90)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

(1)实验材料?选其作为材料的原因?(P90“探究”第1段)

(2)实验装置?(P91)

(3)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目的是?

保证引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致

(4)将空气通入10%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

(5)如何检测CO2、酒精的产生?(P91)

(6)实验结论?(P92第1段)

4、线粒体内增加膜面积的结构? (嵴)

5、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P92)

6、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过程?(P92—P93)

7、P93图5—9、P93“相关信息”

8、有氧呼吸的概念?(P93)

9、同有机物的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有哪些特点? (P93第四段后三行)

10、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产物CO2中的O来源于?(葡萄糖、水)产物水中的O来源于?(氧气)产生[H]的场所和作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与O2结合生成水)

11、无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过程?(P94)

12、无氧呼吸哪个阶段能释放能量?(第一阶段)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的原因?(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P94)

13、哪些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 ?(酵母菌、绝大多数植物)哪些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为产生乳酸?(乳酸菌,人和动物,少数植物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14、什么叫做发酵?(P94)

15、根据课本94-95页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6、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等)

17、种子保存和果蔬保鲜的条件是?

种子:低温、低氧、低湿(干燥)

果蔬:零上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18、低氧保存的原理?(总呼吸强度最低,消耗有机物最少)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P98)

(3)实验结果?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色素含量

溶解度

扩散速度

 

 

胡萝卜素

橙黄色

最少

最高

最快

 

 

叶黄素

黄色

较少

较高

较快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多

较低

较慢

 

 

叶绿素b

黄绿色

较多

最低

最慢

 

 

①_x0001_ 各种色素的色素带宽窄? (最宽——叶绿素a、最窄——胡萝卜素)

②色素带之间的距离最远、最近?

(4)分离色素的方法?(纸层析法)

(5)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层析液的目的?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6)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7)为什么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8)滤纸条剪去两角的原因?(防止色素在滤纸条边缘扩散过快)

(9)画滤液细线要“细、直、齐”的原因? (防止色素带重叠)

(10)画滤液细线时,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的原因?(增加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

(11)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3.光合色素的作用?(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4、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

5、温室或大棚使用什么颜色的玻璃或薄膜?(无色)补充什么颜色的光?(红光或蓝紫光)

6、叶绿体内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7、光合作用的概念?(P102第一段黑体字)

8、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9、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实验设计思路和结论)?(P102—103)

10.光合作用总反应式?(P102)

11、光合作用各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P103—P104)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水

ATP、NADPH、CO2、多种酶

 

 

场所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ATP的合成

CO2的固定、C3的还原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ADP和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1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 (P105)

①通过什么操作实现光照的强弱? (台灯与实验装置间的距离)

②本实验的检测指标?(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1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叶绿体的数量、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光合酶的种类和数量)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光的成分、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

14、突然停止光照或CO2供应,[H]、ATP、C3、C5短时间内含量变化?

突然停止光照:[H]、ATP减少,C3增加、C5减少

突然停止CO2供应:C3减少,[H]、ATP增加, C5增加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增殖

1、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P115)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①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②受核质比的制约核质比)

3、细胞增殖的概念、过程、意义?(P110)

4、细胞周期的概念?(P111)

5、细胞增殖间期的主要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6、有丝分裂包括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向细胞两级移动。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

7、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项目

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前期)

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末期)

 

 

植物细胞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

 

 

动物细胞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8、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9、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时期

项目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核DNA

2c→4c

4c

4c

4c

4c→2c

 

 

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10、中心粒什么时期成为两组?(分裂间期)何时移向两极?(前期)

11、一个个体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内(除生殖细胞以外)的遗传物质是否都一样?为什么?

是;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12、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名称

生物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物、植物

主要是间期

合成相关蛋白质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

植物

与细胞壁(板)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13、无丝分裂的过程?概念?实例?(P115)

有关无丝分裂的特别提醒: 

(1)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快速形成体细胞的方式,但不精确。

(2)分裂过程核膜不解体,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形成,但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3)原核细胞的分裂也没有纺锤丝的形成,但不能叫无丝分裂。

1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P116第一段)

(2)实验步骤?(P116)

(3)解离的目的?漂洗的目的?压片的目的?

(4)分生区细胞的特点?(P116)

(5)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

的选择

类型

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相对较大的材料

 

 

部分

选取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的分生区)

 

 

时间

必须在分裂旺盛的时间

 

 

操作注意事项

解离时间

太短

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

 

 

过长

导致细胞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染色时间

太短

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

 

 

过长

使其他部分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

 

 

显微镜观察

细胞状态

显微镜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动态变化

 

 

细胞数目

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P119黑体字)

2.细胞分化的时间?(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进程均可发生,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4.细胞分化的特点? (①普遍性;②持久性;③稳定性;④不可逆性)

5.细胞分化的实质(根本原因)?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细胞分化的意义?(P119)

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

7、细胞的全能性:

 

8、干细胞的概念?实例?(P121)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细胞衰老的含义?(P123)

2、细胞衰老的特征?(P123)

3、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自由基的概念、特点、危害?

端粒学说-概念、特点

4、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P124—125)

5、细胞死亡包括?

6、细胞凋亡的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7、细胞凋亡的类型?

 

8、细胞凋亡的意义?

 

9、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P126最后一段)

10、什么叫细胞自噬?细胞自噬的意义是?(P126小字)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基础知识背诵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玉米在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

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既可以同株异花传粉又可以异株异花传粉。

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对哪一方的亲本去雄?为什么?什么时候进行去雄?套袋的目的?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自花传粉;

花蕾期(或花未成熟期);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相对性状中的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分别是什么?这些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个地方的“稳定遗传”指的是什么?相对性状一定是一种性状的两种表现类型吗?

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不同的表现类型;稳定遗传一般指纯合子;

不一定,比方说ABO血型,就是同一性状的四种表现类型。

4、什么是正反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

正交和反交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把豌豆的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为正交,则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为反交;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如果后代中的数量太少的话符合3:1或者1:1的比例吗? (不符合)

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得到的F1代能否支持分离定律而否定融合遗传?说出具体的原因?如果不能,哪一代能证明?

不能,融合遗传认为:1.亲代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融合,因此子一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2.亲代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融合后无法分离,因此在子二代中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其中,第二句话才是关键。因此,推翻融合遗传学说,关键在于子一代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现象。

7、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吗?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什么样?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

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8、分离定律指的是什么的分离?发生在什么时期

指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什么?小桶里内的彩球分别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两个小桶内的彩球的总的数量一定要相等吗?为什么?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两个小桶内的总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球数量可以多于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球的数量,因为在自然界中雄配子的数目要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

10、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实验可以证明哪些问题?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实验称为测交实验;测交实验可以证明:(1)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2)F1是杂合子;(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

1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在F2中重组类型和亲本类型分别指的是什么?占比分别为多少?

重组类型:绿圆3/16和黄皱3/16 亲本类型:黄圆9/16和绿皱1/16;

12、如果把亲本改为黄皱和绿圆,则F2中的亲本型和重组类型分别为什么?占比为?

亲本类型:绿圆3/16和黄皱3/16 重组类型:黄圆9/16和绿皱1/16;

1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共有几种基因型?每种表现型中的基因型有几种?分别为哪些?占比为多少?

9种; 黄圆:9 Y—R—(4YyRr、2YyRR、2YyRr、1YYRR)

绿圆:3 yyR—(2yyRr、1yyRR)

黄皱:3 Y—rr (2Yyrr、1YYrr)

绿皱:1yyrr

14、简述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15、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同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16、在做遗传题时经常会碰到说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独立遗传”的含义是什么?

独立遗传指的是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进行自由组合。(比方说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17、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

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的核基因

18、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A/a和B/b独立遗传,由于基因互相作用导致一些“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自交的话常见的有几种特殊比例,对应的测交的比例分别为多少?

自交:9:6:1 9:7 9:3:4 15:1

测交:1:2:1 1:3 1:1:2 3:1

19、一对等位基因Aa自交后代有几种表现型、基因型、各表现型之和为多少?两对等位基因AaBb自交后代有几种表现型、基因型、各表现型之和为多少?总结n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代有几种表现型、基因型、各表现型之和为多少?(各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

一对:2种 3种 4 两对:4种 9种 16 n对:2n种 3n种 4n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分析某基因型为Aa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2N=4)精子的产生过程

(1)减数分裂发生在什么过程中?在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阶段及原因。

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性原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发生复制(但数目不变);4→2→4→2;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

(2)精原细胞产生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分别是?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课本18-19页)

(4)卵细胞与精子形成有哪些区别?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睾丸(曲细精管)

卵巢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点

DNA数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5)哪些时期DNA/染色体的比值为2/1,哪些时期的比值为1/1?此动物的生殖器官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是什么时期?

DNA/染色体的比值为2/1的时期有: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DNA/染色体的比值为1/1的时期有: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后期

(6)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的基因分离发生在什么时期?等位基因Aa的分离可能发生在什么时期?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数目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DNA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过程(或者作用)会导致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同时加倍?

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的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等位基因Aa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及减数分裂Ⅱ后期均可发生(减数分裂Ⅰ发生了互换);

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数目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末期;

受精作用分裂导致染色体、DNA数目同时加倍。

2、观察某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种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哪幅图可以判定该生物的性别? 图4

(2)图2、4、6、7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图2、4中有同源染色体,图6、7中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染色体组的数量分别是:图2:4、8、8、2

图4: 4、8、8、2,图6:2、4、4、1,图7: 4、0、4、2

(3)乙组各柱状图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分别是: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

(4)乙组b、c时期分别对应甲组哪些细胞图像? 2、3、4 5、6

(5)图丙中的②④分别对应图甲乙中的中那些细胞或时期?

图丙中的②对应图甲中的2、3、4,图乙中的b;图丙中的④对应图甲中的7,图乙中的d

3、某种生物(假设有n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的精细胞?这个雄性动物可以产生多少种精细胞(不考虑互换)?

2种;2n种

4、什么叫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并写出以下物质或结构在数量上的关系: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分子= 脱氧核苷酸链。

见教材20页;一对、2条、4条、4个、8条

5、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1)雌、雄配子的多样性:①减数分裂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

(2)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6、名词解释:受精所用(课本27页)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课本27页)

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像的判断方法:

三步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第1步:看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若奇数,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若偶数,则看第2步。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9、萨顿假说的内容?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P29(1)-(4)

10、果蝇适合做遗传实验的优点?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染色体数目少等

1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根据结果提出了什么假说?验证假说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最为关键的验证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是?

果蝇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见课本30页图2-8

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验证假说的具体方法:测交(F1雌蝇×白眼雄、白眼雌×纯合红眼雄)

最为关键的验证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是:XwXw×XWY

12、基因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研究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该定律)(课本32页)

14、右图中的哪些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为什么?

A/a与C/c、B/b与C/c,他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5、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

16、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6+XX、6+XY

17、伴性遗传的定义?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上总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18、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19、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例:红绿色盲、血友病)

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且传给女儿

20、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若女性正常,则其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21、XY型、ZW型性别决定方式有何不同?

XY型中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雌性、ZW型中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

22、伴性遗传的应用:对早期的雏鸡要想根据羽毛(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的特征把雌雄分开,从而多养母鸡。应该选择什么性状的亲本交配?

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及特点

R型菌: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S型菌: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

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的推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何种技术对噬菌体的成分进行标记?分别用哪种元素进行标记?如何标记?

(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

(2)先用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6、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经离心后,沉淀物为何有少量放射性?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部分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7、32P被标记的一组经离心后,上清液为何有少量放射性?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8、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是RNA。

除RNA病毒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 提出的?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10、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有几种?基本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

脱氧核苷酸;4种;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C、G)

11、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主要不同点?

(1)五碳糖种类的不同,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是核糖
(2)碱基不同,DNA中特有的碱基T,RNA中特有的碱基U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链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13、若一个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体现了DNA分子的什么特性?

4n;多样性

14、 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是谁提出来的?沃森和克里克

15、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16、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运用的技术?(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17、P53图3—12

18、DNA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叶绿体

过程:(课本P54第二段)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T—A、G—C、C—G)

结果: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特点: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主要是ATP直接供能;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9、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20、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

21、基因的本质?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2、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           

(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NA的多样性;DNA的特异性)

23、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4、性状、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5、为什么说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对于RNA病毒,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对于其他大多数生物,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1、什么是基因的表达?包括哪两个过程?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2、为何RNA适于作DNA的信使?

(1)R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2)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3、RNA的种类及各自作用?(P63图4—3)

 

 

种类

作用

 

 

信使RNA(mRNA)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转运RNA(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核糖体RNA(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4、什么叫转录? 模板、原料、酶、产物、场所、原则、意义分别是什么?

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

模板:DNA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产物:RNA,

场所:细胞核。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A-U、T-A、C-G,

实质: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mRNA

5、什么叫翻译?模板、原料、酶、产物、场所、原则、意义分别是什么?

游离在细胞中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模板:mRNA;原料:21种氨基酸;产物:多肽或蛋白质;场所:核糖体;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A-U、C-G;

实质:将mRNA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6、什么叫密码子?密码子有多少种?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一个密码子;64种

7、什么叫反密码子?

tRNA上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

8、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条件和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

 

 

 

DNA复 制

转 录

翻译

 

 

时期

间期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场 所

细胞核(主要)

细胞核(主要)

细胞质中核糖体

 

 

模 板

DNA的两条链

只有DNA的一条链

mRNA

 

 

原 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21氨基酸

 

 

解旋酶、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在核糖体内

 

 

能 量

ATP

ATP

ATP

 

 

碱基配对

A—T G—C

A—U T—A C—G

A—U C—G

 

 

产 物

子代DNA

mRNA、tRNA、rRNA

多肽、蛋白质

 

 

9、P67图:

(1)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2)图中多条肽链的合成是同时开始的吗?(不是)

(3)注意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4)图中的在不同核糖体上最终形成的肽链是否相同?(相同)

10、密码子的简并性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增加了密码子的容错性,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不会改变对应的氨基酸;当某个氨基酸使用频率较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11、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12、请写出人、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HIV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①人、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②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③HIV的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13、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主要途径是什么?各举出两个实例?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豌豆的皱粒、白化病)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4、细胞分化的标志:①分子水平:基因选择性表达 ②细胞水平: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15、细胞分化的“变”与“不变”:①不变:DNA,tRNA、rRNA、细胞的数目②变mRNA、蛋白质的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6、什么是表观遗传?P74 表观遗传的类型: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RNA干扰等

15、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否都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否)是否存在多对基因共同控制一种性状或一种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情况?(是)性状的表现是否受环境的影响?(是)读熟并理解P74最后3段。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镰状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氨基酸的替换),根本原因?(碱基对的替换)

2、基因突变的定义、结果、范围、发生时间、原因、特点、意义?

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结果: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产生新的性状

范围:所有生物

原因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特点:①普遍性 ②不定向性 ③随机性 ④多害少利性 ⑤低频性

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期)

意义:①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3、基因突变是否一定能遗传给后代?课本P81第2段

4、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引蛋白质和性状的改变? 不一定

(1)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有些基因突变不引起蛋白质改变,性状就不发生变化。 (密码子简并性)

(2)显性纯合子 (AA) 突变成杂合子 (Aa) ,性状在当代不会发生变化。 (发生隐性突变)

(3)基因中不直接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发生突变。

5、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6、健康人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

正常细胞的DNA分子中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须的;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7、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①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

8、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发生的时期及原因、意义?

概念: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种类:

①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新的性状组合)出现

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②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第2、3节 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

1、什么叫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吗?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吗?

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可以;不可以

2、染色体变异可分为哪两类?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哪两类?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P87

3、什么叫染色体组?

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4、什么叫二倍体?什么叫多倍体?常见的多倍体有什么?它们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作二倍体。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小麦、香蕉;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5、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有什么特点?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也存在结实率低,晚熟等缺点。

6、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方法:用低温处理或用秋水仙素诱发等;处理对象:正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怎么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四倍体的母本结出的西瓜有没有种子?种子是几倍体?第几年才能得到无籽西瓜?无籽的原因是什么?

两次传粉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

四倍体的母本结出的西瓜有种子。种子是三倍体。

第二年。

无籽原因:三倍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

8、什么是单倍体?其发育的起点是什么?与二倍体相比,单倍体有什么特点?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实例:蜜蜂中的雄蜂。

配子。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9、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过程、优点、缺点?

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过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技术复杂

10、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具体实验步骤?

 

1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果、对生物体的影响?

 

 

图解

名称

举例

 

 

 

缺失

猫叫综合征(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缺刻翅的形成

 

 

 

重复

果蝇的棒状眼

 

 

 

易位

果蝇的花斑眼

 

 

 

倒位

果蝇的卷翅

 

 

 

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12、易位与互换的区别?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13、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4、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和实例

概念: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类型和实例:①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②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15、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特点和实例

概念: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点: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常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②遗传一般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实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16、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概念、类型

概念: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类型:①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等。②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等。

1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一般选择什么类型的?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 (600度以上)等。

18、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注意什么?

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数)×100%

 

 

项目

调查对象及范围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发病率

人群

随机抽样,群体足够大

患病人数占所调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比

 

 

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19、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调查过程

 

20、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1、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22、产前诊断主要包括哪些手段

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开展产前诊断时,B超检查可以检查胎儿的外观和性别;羊水检查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孕妇血细胞检查可以筛查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病;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异常病。

23、什么是基因检测、基因治疗?P95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1、名词解释:

①化石②适应③种群④种群的基因库⑤基因频率⑥物种⑦生殖隔离⑧地理隔离⑨隔离⑩协同进化。

①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②适应: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③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

④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⑤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

⑥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⑦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⑧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⑨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统称为隔离。

⑩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2、研究生物进化证据有哪些?

1、化石证据:

(1)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中的动植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留下的痕迹。

(2)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3)不同物种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相似性说明它们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4)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相似,表明这些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3、胚胎学证据: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

4、细胞生物学证据: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在新陈代谢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进一步说明现存生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它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5、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之间特定DNA的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不同生物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3、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进步意义、局限性?

主要内容: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进步意义: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

局限性:

拉马克的进化论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进步意义、局限性?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进步意义:

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解释了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5、种群的特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通过交配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6、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Ⅰ.通过定义法(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1)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基因频率=该种群个体数×2(该基因总数)×100%

(2)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该基因总数)×100%

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针对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2(1)Aa的基因型频率,

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2(1)Aa的基因型频率

Ⅲ.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7、什么时候才能用遗传平衡定律?

在理想种群中。 (1)种群足够大;

(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3)没有迁入和迁出;

(4)没有自然选择;

(5)没有基因突变。

8、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设为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p+q)2=p2+2pq+q2=1

若已知某种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即可直接开方求出相应基因的频率。如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理想种群中,某种群隐性性状(aa)的频率为0.01,则a基因的频率为=0.1。

9、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

(1)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且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

(2)某种群的所有个体随机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改变。

10、运用男性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上基因频率

(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b(男性中的=女性中的=人群中的)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中色盲率则为(x%)2。

1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可遗传变异来源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

12、可遗传变异特点和作用?

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

14、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了一定是形成了新物种吗?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频率变了只能说明种群进化了;是否形成新的物种要看是否出现了生殖隔离。

1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7、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几个关键事件?

(1)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进化速度。

(2)第三极——消费者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

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高一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