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怎么培养(训练孩子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

我今天跟大家介绍5个方法:

01

了解不同年龄对注意力的影响

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有哪些特点很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专注时间是有差异的,我们需要留意的是临界值,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当学龄前持续游戏时间少于3分钟,小学期持续游戏时间少于10分钟时,因为只有低于这两个临界点,孩子才有可能患专注力低下等病症,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焦虑的状况。

而在恰当的环境下,2岁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约为7分钟,3岁孩子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6岁为15分钟,而6岁以上的孩子是完全有可能通过专注力练习的方法,达到15分钟或30分钟更长的注意力维持时间。

如果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相关的任务,来适应这个年龄段的注意力水平。比如,如果你发现孩子专注复杂的、有挑战性的任务只能花5分钟,那么不妨先鼓励孩子从更简单、更有趣的活动开始,先把专注力的时间延长到20分钟,这可以积累孩子对专注力的肌肉记忆,养成好的习惯。

对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假期后遗症,一个人狂欢一个星期多,突然要回归到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状态不能集中也是很正常的表现,我们都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且调整相应的任务,来帮助彼此过渡好这个阶段。如果你发现假期后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你就不要去做太复杂而且需要你高度集中的工作,你可以先从手头比较零散但是也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始,让自己能循序渐进地过渡。

02

把多线程任务拆分成单一任务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多线程任务对大脑的挑战和刺激是很大的。何为多线程任务呢?这跟孩子的五感息息相关,比如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身边播放着音乐或者开着电视节目,又或者让孩子在一个到处都是玩具的地方做练习题,或者在孩子做手工之前跟孩子约好了20分钟后要出去玩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在真正开始做事情的过程中,容易分心。尽可能减少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干扰,包括环境要素,都可以鼓励孩子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任务上。

如果孩子年龄超过4岁,那么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统计表,让孩子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以及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让孩子能够跟踪他花在自己专注完成任务上的时间。▼

03

重视休息时间

休息时间非常重要,我们不需要杜绝休息,而是要引导孩子明白休息的价值。虽然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力是很好的品质,但是不能过度透支人的休息时间。哪怕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但如果孩子能够在过程中走动一下、看看窗外、喝杯水、上个厕所,都有利于孩子重新蓄电。

就好像我们如果一直集中赶项目,都会希望可以中途去客厅喝杯水,放松一下冲杯咖啡,是一样的道理。但孩子的记忆力有时候比较短,可能喝杯水吃个水果就忘记了之前要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别忘了温柔提醒一下孩子,让孩子重新投入到原来的安排,就可以了。

04

引导孩子学习深呼吸

焦虑实际上是注意力集中的敌人,很多时候焦虑会让我们精神涣散,出现逃避或者无法集中的状况。因此,提前教会孩子如何冷静和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大家还记得我在《教养力》书里分享过的冷静游戏吗?▼

一共38个冷静游戏,记得按照书里的提示打印出来,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方式,提前积累起来,向孩子介绍如何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都会让孩子面对复杂的、有挑战性的任务更容易完成。孩子如果不是因为焦虑和紧张投入到项目里的话,他的思维能力就会更敏锐,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会更强大。

05

鼓励孩子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

把任务分解,多线程任务分解为单一任务,单一任务还可以分解成更多、更容易处理的部分,让孩子一步一步去处理。这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非常关键。▼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笼统跟孩子说“收拾你的玩具”,实际上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有可能卡在分不清楚从何开始的一步里,但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先把拼图收好,然后再把玩具熊放在篮子里”,这便是分解任务的过程。如果你正在教你的孩子如何掌握一项技能,试着向他展示每一步的过程,让他先掌握一步,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那么你可以加入时间限定,比如收拾一间房间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跟孩子说,“我把计时器设置为30分钟,我们看看这个时间里能打扫多少的房间”,这都会让孩子更加专注去完成这件事情。


我很喜欢村上春树,之前看《眠》的时候就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有时候觉得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感受着那种失眠一样的茫然失措,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而我觉得理想的专注力状态,不是让一个人无时无刻都能保持专注,高度集中,而是当想专注的时候我们能够切换,能够知道如何调整和积累自己的状态,这也是重中之重呢。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