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把儿子叫犬子(为什么把儿子称为犬子)

你可能在一些古装剧里听到过“犬子”这个词,它常常被父亲用于谦称自己的儿子。但你知道吗?古时候有一个人,他原本的大名就叫“犬子”,意思就是“像狗一样的儿子”。

这个人你说不定也听说过,他就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朝的著名文学家,他和当时的富家千金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位多才的文人,怎么就成了“像狗一样的儿子”了呢?

古代为什么把儿子叫犬子(为什么把儿子称为犬子)

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的父母因为他勤勉好学、热爱读书击剑,所以就给他起名叫“犬子”,这可能是为了夸耀他“像小狗一样乖巧积极”。长大成人之后,“犬子”因为非常仰慕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蔺相如,就给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相如”,于是司马相如就此“诞生”。

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有父母用“狗”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呢?毕竟,咱们现在汉语中的“狗”,很多时候都含有贬义。比如说,人们常常用“狗改不了吃屎”来形容一个人恶习难改。但实际上,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在古代并没有太多负面含义,以狗作为人名的也不止司马相如一人。

 

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黄陂开掘出一件西周时代的青铜鼎,上面铸有一段铭文,大意是说:“这个鼎是大儿子狗为父亲乙制作的礼器”。要知道,在西周,鼎可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用鼎的。也就是说,这个鼎的主人是位贵族阶层的人,并且这个贵族的名字还叫“狗”。

不过呢,随着汉语的发展,“狗”字的贬义色彩逐渐增多。因此,后世虽然也有些家长会给孩子的小名里带个“狗”字,像狗蛋、狗剩儿啊,但这多半是出于民间习俗,认为起个“贱名”能够让孩子皮实、健康地长大。

之所以现在人们把小狗当做“儿子”的最大原因是孤独。孩子在外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所以就找忠诚度高的小狗代替孩子的陪伴了。可以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