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有哪些(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特点是什么)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先秦时期的文学实践也印证了这一主张,比如《诗经》。可以说,春秋以前的诗人们已经有了借文学以抒情的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创作动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各家学派也提出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比如,墨家、儒家和道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思想。

 

墨家

墨家尚质。不仅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文学上也极力推崇简约、实用的表达方式。墨子之所以反对华丽的言辞,是担心在游说过程中君主只陶醉于文辞,而忽略了游说者的真实意图,以致不能达到游说的目的。

 

“三表法”,《墨子·非命上》云:“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大意是: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三表法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在认识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表法”关乎论述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所谓“旁征博引”,那“征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就值得去注意了。除此之外,墨子对逻辑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要求在严谨的概念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推论。这些观点对后世论说文的发展、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

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诗、乐和礼一样,都可以成全个人品德,即文艺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情性,可以感化人。

 

孔子特别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提出了“兴观群怨”说:

 

兴,指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使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观,指诗歌,一是提供对现实生活,主要是政治实践的认识;二是提供对诗人,主要是伦理修养的认识。

 

群,指诗歌使人达到一种社会认同感。

 

怨,指诗歌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这种情感往往特指读不良政治的揭露和批判,以及维护理想政治信念的勇气。

 

“兴观群怨”的主张,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文学纲领,更加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认识功用、教育功用和批判功用。

 

中和之美:即儒家推崇温润和谐、端庄朴素的文风,尤其是在讽谏时,常常自觉用一种委婉俯顺的文学手法,或是借用典故来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孟子提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主张,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人论世,即读一个人的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则便不能渗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以意逆志,即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

 

道家

道家思想为现实人生寻求着一种美学的超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倾向。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大意是: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文学的目的就应该是通过对自然的领悟和回归以达成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大意是:真诚的人,能做到十分的诚心,能打动别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所以,假意哭泣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实际并不哀伤,假意发怒的人实际并不威严,假意亲厚的人实际并不和善。真的悲痛,没有哭声也哀伤,真的恼怒,不曾发作也威严,真的亲厚,尚未发笑也和悦。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

 

肯定人的自然性情,反对矫饰、做作,文学只有真性情才有价值。

 

平淡是自然性情的极致。道家虽然主张自然性情,但不主张放纵的性情,所以肯定淡然无为、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提出了“大巧若拙”说,认为艺术创造的极致是要在外在形式上达到不露人工的痕迹,要显出天然朴素的风格。庄子认为,语言是文学的手段,不是文学的目的,所以要用最平淡最自然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容纳更为丰富的意蕴。

 

儒家和道家,前者的主张具有现实性,后者的主张是超越现实性。也正是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文学才显得意蕴丰厚,摇曳多姿。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有哪些(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特点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