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成语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什么意思)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成语出自战国·孟轲弟子编写的《孟子.滕文公上》。周朝时的一个小国国君滕文公死后,太子请他的师傅 然友 去邹国问孟子应该怎么办?孟子告诉他要实行三年居丧,粗布衣、吃稀粥。 然友复命后,太子决定三年丧礼,可是滕国的百姓不赞成,说历代祖先也没有实行三年丧礼的作法。太子又让然有去问孟子。孟子说:“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饮)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论语·颜回》)。是在世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成语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什么意思)

孟子所说的这段话意思是:“对。不应当求助于他人。孔子说:君主死了,太子把政事交给宰相、喝稀粥,面抹黑,临考长之位便哭,这样百官也都举哀,因为太子带了头的原因。所以说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在下面的人也就喜好的更历害。朝廷的风气好象是风,百姓的风气好象是草。风向那边吹,草向那边倒。这件事应该取决于太子自己。”于是太子照此行事,受到诸侯好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成语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什么意思)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后简化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写道:“上好则下必甚矣,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北宋时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高宗上元二年》:“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后来,用这句话用来形容上行下效的作用,常用于贬意,表示上边的作风不好,下边会比上边更不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