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漫中的自然观(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思想内涵)

电影兼具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双重属性中文化属性肯定更为重要。电影的文化属性丰富着人的灵魂,同时对人们潜移默化。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价值观是其个人价值观的折射,从1979年上映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到2013年的《起风了》,这三十多年,宫崎骏一直在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载体来完成他价值观体系的建构。

影视主题是宫崎骏动画电影价值观建构的核心

在电影领域中,主题处于核心主宰的地位。影视作品通过每一个构成元素的精心组织排布,表达和强化着主题思想。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主题总结概述为两大类,一是以描写人类生存困境为切入点,从人类整体视角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及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以个人成长为切入点,描述个人从受挫到实现自我成长的历程。

战争是对人性丑恶的现实写照,对于宫崎骏而言,无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参加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义方与非正义方之分。

宫崎骏动漫中的自然观(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思想内涵)

宫崎骏自幼经历过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在战争中看到人性的卑劣。而这些带来这些苦难的始作俑者是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们的军国主义。

宫崎骏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感到羞耻,他反对核电与日本修改宪法,在其动画电影中刻画的那些贪婪、愚钝的丑恶嘴脸,是对军国主义的直接嘲讽和控诉,同时也是宫崎骏期盼和平的表现。宫崎骏对反战主题中的军国主义的控诉在《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得以全面体现。

宫崎骏动漫中的自然观(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思想内涵)

与其他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的画面内容、人物对白都更加直白坦率地表达了他个人的反战思想。影片开场借由市民的讨论交代了电影背景:一场持久不息的战争在两国间愈演愈烈。

在背景中并未对战争的原因作出解释,那是因为战争的起因都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政府每次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在片中,哈尔像许多士兵一样,被迫战斗到精疲力尽,而政府毫不在乎士兵们的生命。哈尔向火魔卡西法形容那些被征召参战的魔法师:“变成怪物的次等货”“连哭泣也忘了”。这些都从侧面说明这些魔法师是军国主义的牺牲者。

当哈尔变成假国王向他的老师声诉周边居民宅被迫变为保护皇宫的牺牲品时,真正的国王却开心地表达了对赢取战争的决心与盼望。

宫崎骏动漫中的自然观(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思想内涵)

哈尔与真国王的对比,掷地有声地控诉了玩弄权势、欲望膨胀、争强好斗的好战分子和国家机器对待战争时的随意和自私丑恶嘴脸。

除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在其他诸如《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1986)、《红猪》(1992)等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刻画和描绘了黑暗冰冷、惟利是图的国家机器。

电影中那些拥戴军国主义的统治者阶层,狂妄无知妄图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为了心中的欲望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导致无辜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却落得个把人类逼到穷途末路的结果。

宫崎骏在他的动画电影中创造这些人物,无不透露着他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

成长主题中的生存探索与自我找寻

成长,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之一。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诞生,孩童每一天也在成长,如何在孩童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个重要的命题。

宫崎骏动漫中的自然观(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思想内涵)

宫崎骏曾表示,动画、文学创作者在引导孩童健康成长的路上有重要责任,他也希望孩子能通过他的动画作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学会成长。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往往通过“少女+成长”的呈现模式来实现对成长主题的描绘。这一主题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年龄较低,以少女的成长历程为贯穿全片的剧情主线,而以与中心少女息息相关的男主人公或配角的成长为影片剧情发展的副线。

宫崎骏对此类的影片的刻画常是以少女遭受挫折为开端,而历经种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这一成长过程往往就是生存探索和自我找寻的过程。影片《魔女宅急便》(1989)中的魔女琪琪独自一人到沿海城市完成生活试炼。

《千与千寻》(2001)中的千寻在异界变成孤身一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丧失了。琪琪和千寻认识面对生活环境变化,有对未知的恐惧,但依然在跌跌撞撞中逐渐变得独立和坚强,提高境界,找到自己应有的品质。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中苏菲在帮助哈尔与心魔作斗争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的修正,最终实现了自我认同。

宫崎骏以“成长”为影片基调,凭借感人的主题、温馨的画面、流畅的情节向我们述说一个个坚强勇敢、满怀希望的成长故事。

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收获间接式的成长体验,与片中主人公形成心灵的共振。宫崎骏以电影中主人公的个体成长带动他人或群体的成长进步,即受众以片中主人公作为表率或榜样与他们共同进步。

宫崎骏在影片中描绘了主人公经历磨难实现蜕变与成长,表达了他对孩童身心的关照。

与此同时,宫崎骏作品中的主人公们也见证了宫崎骏的成长,这个成长并不是单纯是指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知识阅历的沉淀,更是见证了宫崎骏几十年如一日对动画作品的坚持,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动画创作者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动画巨擘。

自然主题中的末日景观与女性救世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既有对人类战争的批判、对儿童身心的关照、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寄托,也有对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共生理想。

在薛燕平所著的《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一书中,宫崎骏对人类因一己私欲无底线破坏自然生态这一做法表示愤恨,甚至将人类比作是一种流行病,而地球则在人类这种“流行病”中逐渐被吞噬残害。

在他的动画作品中,宫崎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性。从人类生存困境的角度进行故事讲述,引出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导观众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宫崎骏在自然主题的作品中对这种价值观的表达往往通过构建“末日景观+女性救世”的形式。其早期作品《风之谷》(1984)一开始便向观众展示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世界在“七日之火”后濒临毁灭,弥漫着致命毒气的腐海森林由于人类的报复性扩张而如瘟疫般蔓延,风沙满天,人类村子不断消失,只留下几处边缘之地供人类生存。

《天空之城》(1986)隐晦地描绘了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几千年的空中文明——天空之城拉普特的毁灭,在片尾借由女主人公的语言也侧面揭露了毁灭的原因,那就是无论拥有多么恐怖的武器,操控多么可怜的机器人,离开土地就无法生存!《幽灵公主》(1997)中,由于贪婪,人类砍下森林守护者山兽神的头颅,山兽神降下神罚,万物凋谢腐烂枯朽。

宫崎骏煞费苦心地描绘了一个颠覆理想的末日景观,在这个反乌托邦世界中,他采用夸大化的手法来体现人类的现实威胁,从而达到警示众人的目的。同时,宫崎骏又加强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赋予她们“救世主”一样的身份。

娜乌西卡以身献祭解救众人于危难之际,造就了人与自然的和平局面;希达为了世界和平念出了拉普达的毁灭咒语,影片借希达的话语,传达了宫崎骏对自然和技术的独特理解:

无论人类的技术多么先进,都无法脱离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根基,脱离自然人类将走向灭亡;珊作为自然的代表,在这场人屠杀神的厮杀中,与阿西达卡共同找回了山兽神的头颅,以大地吐新绿换新衣的结局告终。

宫崎骏将希望寄托在女性身上,完美地诠释了一种真正的女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同于男性英雄的女性英雄。

她们以“柔弱”制服刚强,解救危机的方式往往是补救、维护、修复,完成了父权话语中的“暴力正义”。

宫崎骏在他所的反乌托邦世界中塑造了他所认可女性“救世主”,试图感化人类跟随她们所选择的救赎之路:非暴力及维护人与自然间的旧秩序。这种理想化的解决方式表达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女性的尊重和倡导。

更多内容关注百科知识问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