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海波凌口岸,雪岭逼眉尖。

天赐长生物,居然万亩盐。

——《五绝·题山腰盐场》

 

泉港山腰盐场位于福建东南部、湄洲湾南岸,是福建省主要的食盐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产品有洗涤盐、加碘盐、天然优质细白盐、滩晒精盐等。其中,优质细白盐以“细、白、纯、干”闻名全国,除满足上海、浙江和本省市场需求外,还畅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山腰盐田历来重视通过工艺技术革新,以提高产量质量。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煮海为盐的技艺逐渐被滩涂日晒法取代,晒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汗水,秉承千年的古法晒制技艺演变成了成熟的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收、归坨六道工序。

纳潮

纳潮是盐业生产的

第一道工序

 

 

台湾海峡优质海水

晴天纳潮头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海水是制盐的原料,纳足纳好海潮水,直接关系到原盐的产量和质量。

 

纳潮工艺要求纳取高浓度的海水,数量上纳满纳足。纳潮人员要做好纳潮前的检查闸门,疏通纳潮沟,管好贮水池、高水库,提早到位等准备工作,做到人等潮,不让潮等人,确保及时纳取高质量潮水。掌握一年中的旺季、平季、淡季等季节规律,适时纳潮。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通常旺季连晴天纳潮头海水,阴雨天纳潮尾海水,平季淡季纳潮中海水。实行吊闸纳潮,掌握潮汛规律,观察潮水变化,分清日夜潮位的差别,以多纳高浓度潮水。凡盐滩内的储水浓度低于滩外海水浓度时,必须及时更换高水库里的海水。要纳满潮水,备足半个月以上的海水,以供制卤晒盐,防止发生小潮缺水。

同时加强纳潮工作管理,及时跟踪,定期统一测试各工区主要潮沟水库的海水浓度,汇总潮位浓度信息,检查指导纳潮和大雨后换水工作。

 

山腰盐场最新纳潮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

· (一)工艺操作技术和标准:

1.根据区域、季节、气候等条件,以纳取最高浓度的海水为标准。

2.纳潮和扬水相结合,保证不缺水。高滩位工区以保证半个月生产用水周期为标准。

· (二)工艺要求:

1.纳潮工定员定责,坚守岗位,各工区干部要轮流跟班主要纳潮闸,进行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

2.全重要的纳潮点要建立测潮站,做好潮位测定和海水浓度记录,以指导全场的纳潮和大潮防护工作。纳潮人员负责测度纳潮,晴天纳潮头,雨天纳潮中或潮尾,努力抢高0.1度的海水。

3.掌握上游淡水港道排淡水情况,及时清淡抢咸。

4.夏季低潮期,生产用水量大,应能纳即纳,以抢为主,多纳多储,保证供水。

5.雨中雨后及时排淡,防止淹滩事故发生。

6.雨后要引潮洗淡,及时测试滩内海水浓度差别,做好换水工作。

 

 

制卤

确保卤水纳镁比值

FU YAN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制卤工艺

提高卤水的质量

1952年推行“勤作薄晒”法,逐丘转卤,按步卡放,一放一干,一天一转卤,灵活机动。不采用一条龙或半条龙走水,也不采用晒干池板的制卤方法。1956年后,新建的盐田及经过高标准改造后的老滩,分为6~7步走水(转卤),即上下各丘蒸发池均有落差(坎埕比例1:7),并总结出适应南方气候特点和适用于不同季节的“平赶卤”制卤法。从第一道蒸发池开始按顺序,按方向逐步卡放,逐丘转卤,勤转薄晒,适用于短晴天的季节,制卤操作工序简便科学。在旺季连晴天蒸发量大的时候,卤水逐步加深,按实际需要,分开新卤和陈卤。建立制卤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专人负责制,掌握季节、气候,并根据蒸发量大小、风力强弱的不同情况,灵活机动,以提高卤水浓度。当卤水浓度达到24°Bé时灌入结晶池。

蒸发池不能放干过夜,以免露水冲淡池坂,采取早上“二合一”,晚上“一破二”方法以保证蒸发池不离卤水。盐业生产要求先气象后措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蒸发量和蒸发面积,掌握钻研找咸、抢咸等窍门,才能多制卤、制好卤,满足结晶生产需要。在合理利用苦卤上下功夫,制卤工作强调苦卤上回,确保卤水纳镁比值,保障纯卤生产和提高蒸发池素质,增强制卤能力。正常生产要求深水制卤,增强制卤较果,以促进产质量。

制卤工艺可概括为,深水制卤、深卤结晶、量卤灌水;卤水进坎、浓度、纯卤生产和苦卤回收。

 

· (一)工艺技术标准

1. 卤水钠镁比值在24°以上为进坎标准卤水。

2. 正常生产末道卤埕转卤时,卤水浓度应达到进坎标准。

3. 旺季生产执行7:5:3标准,坚持深水制卤。即一至三道卤埕水深7厘米,四道以上卤埕卤水深5厘米,结晶区卤水深3厘米以上。

4. 淡季生产一至三道卤埕可根据气候适当薄晒,其他卤埕保持适当深卤。

· (二)工艺要求

1. 讲究走水路线,以多步走水,延长走水路线为好,采取“错口直跑”、“冬季交叉转卤”等操作方法。

2. 严格遵守“按步卡放,一放一干”的原则,禁止“一条龙”或“半条龙”走水。

3. 实行高温走水,禁止走水过程随意晒干坂。高温或蒸发量较大的天气,在转卤过程中需要暂停的,应“一破二”。淡季或割泥压实期间可适当轮晒。

4. 旺季连晴天坚持深水制卤,天气如突然起霜、起风,及时加满卤水(同时注意风尾岸加固加高,特别是闸门,不外溢,不窜流)。5.利用延长结晶周期和交叉扒盐的机会,逐渐加满卤水,做到增量不降度。天气变化,要提前加满卤水,做好保卤准备。淡季转旺时,不急于扩坎,加满卤水,储备卤源,到真正符合条件时才扩坎。

5. 制卤人员的工作时间要严格遵守制卤需要,发扬一勤二巧三吃苦的精神。

6. 卤埕分级保卤,天气预报有明显降雨过程时,卤井要保满及添满,及时排淡,在不淹滩的前提下做到雨停排干淡水,涨潮闸卤埕防淹滩,保卤后做好收咸。凡比复晒后的后续卤源好的尽可能收存。

8.淡季进行卤埕割泥、整修、毒虫、铺沙、压实,并经常清除青苔,疏通八卦沟,抓漏防渗透,保障卤埕素质,增强制卤效果。9.坚持苦卤回收,提高卤水质量,提高制卤能力。10.转晴及时吊卤,非连晴天要晒卤,有条件的要坎埕、卤埕一起上,连晴天气利用沟井制卤,以扩大面积,增加卤量,蒸发量较大的天气,做好“半个晴天”晒卤。

 

结晶

结晶工艺

是整个制盐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结晶操作工艺的科技含量,采用“新卤灌池、深卤结晶”的新操作工艺,即灌坎卤水深度规定为0.02米以上,多晒迟收,延长结晶时间,排除30°Bé以上的苦卤。1958年,推行“新、深、长、旋、排、洗、分”七字结晶操作方法。经过长年生产实践,制定以纯卤生产,正常天气深卤结晶,强调量卤灌坎和高浓度进坎等为主要内容的最新结晶工艺标准。“新”,即新卤结晶。以钠镁比值大于24°的饱和卤为新卤。正常生产确保用新卤灌坎(天气突变抢收后复晒的头汛盐,不列为正常生产,尽力确保相应的卤水质量)。

“深”,即深卤结晶。结晶卤水深度,短晴天为0.02米~0.025米,长晴天为0.03米~0.035米或0.035米以上。“长”,即适当延长结晶。旺产季节正常生产周期为3~5天,冬季蒸发量不大的长晴天应相应延长,淡产季节为2~3天,天气允许时尽可能延长;短暂的晴天以制卤为主,通过纯卤生产和深卤结晶提高坎产,增强卤水后劲,持续提高开晒面积。“旋”,即适时旋盐。适时动卤旋盐,缓慢结晶浓缩,高温多旋,按产品质量标准旋盐;日晒盐按国标粒度标准,自然盐、精盐按要求粒度标准旋盐。“排”,即排除苦卤。29.5°Bé以上卤水为苦卤,要彻底排出结晶坎。短晴天排回第三丘卤埕,连晴天排回第一、二丘卤埕。抢收后的卤水视卤水质量半排或全排,压埕沟须用海水,经动卤盐渍溶化后全部排回到上部卤埕。

“ 洗”,即洗坎。扒盐后结合排出苦卤赶混,洗坎清泥清污。逢雨后复晒先整坎、补坎、洗坎后才灌卤晒盐。“分”,即雨天分级保卤。复晒分层吊卤,产盐分等扒收。

 

旋盐

原盐生产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旋盐是原盐生产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南方海盐生产在夏季和初秋,气温高,卤水蒸发快,卤水在结晶池中静静地结晶析盐,产出的盐粒往往大而疏松,晶体内有很多“液泡”,即使卤水再纯,盐质量也不高,这种情况在非泥底的结晶池内特别明显。20世纪50年代前期,山腰盐区与南方多数盐区的做法基本一致,产量低质量差。

1954年,山腰盐场在省盐务局工作组协助下,根据南方海盐生产气温高,蒸发量大,卤水浅,硋片坎池坂热度高,升温快,结晶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实验,总结发明出适时旋动卤水以提高原盐产量质量的技术,称“旋盐工艺”。旋盐生产工艺的具体操作规程,即在温度高结晶快的条件下,必须适时旋动卤水和结晶盐,同时根据天气特点,增加旋盐次数,以减缓卤水的结晶浓缩,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随着食盐品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旋盐工艺针对盐的不同品种和质量标准相应改进和创新,以生产出确保质量指标要求的品种盐。

 

旋盐工艺主要有以下操作流程。

 

· (一)灌池

灌池后旋卤每次扒盐后,经过洗池赶混排除苦卤等作业,池底及池边的盐堆底位置仍残留有一些盐粒和苦卤(母液),易造成灌池后结晶池内卤水不均匀。残留有盐粒和苦卤(母液)的地方卤水质量降低,浓度上升,形成混合卤,同时池底的温度一般较高,灌池后上下层卤水温度产生差异,造成结晶速度不同和晶体的成长速度不一。因此,灌池后进行旋卤,可以确保结晶池卤水生成颗粒大小均匀、结构坚实的高质量产品。

· (二)闪光

“闪光”动卤当卤水进入过饱和度,将产生少量晶核时,这些少数临界晶核产生微小晶体,即可观察到它在阳光下发生闪光现象,此时进行旋盐搅拌称为“闪光”旋卤。闪光旋卤能促进生长大量高晶质晶核,此为一池海盐的种子,晶种的好坏是晶体质量高低的关键。“闪光”旋卤可创造晶体均衡稳定成长环境,保障产品氯化钠的指标。

· (三)漂花

(三)晶体成长阶段的旋盐旋卤“闪光”旋卤后不久,结晶池的风尾角会出现“漂花”。蒸发量较大时,浓度较高的表面卤水来不及下沉,与下面的卤水对流产生过饱和,产生卤水表面结晶,部分卤水表面因此出现片状的“盐膜”称“漂花”。“盐膜”中的漏斗晶占据部分卤水表面,影响蒸发。漏斗晶成长到一定程度,其重量大于卤水浮力时,下沉继续成长,这种晶体质量低劣,影响海盐生产质量。

因此,“漂花”时要及时旋卤,打破“盐膜”,使之粉碎下沉,同时将浮于水面,未长成漏斗晶的微小晶粒打入卤水内部,使之正常成长。低温季节,浓度较高的表面卤水下沉,上下层来不及对流,致使下层卤水首先进入介稳区,晶核在卤水内部成长后就在池底成长,往往会粘附在池底上,这时加以旋卤,用扒子触及池板旋动,翻动微小晶体,不使粘牢在池底上,同时均匀卤水浓度和温度,加速临界晶核的生成。若过迟翻动,则小

扒盐

扒盐即是扒收

GOOD SALT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当结晶池灌进高级卤进行结晶到一定时间后,需要把结晶池内生产出来的盐斤进行扒收。扒盐的周期视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不同,原盐品种不同而定,并视池内的卤量和卤水浓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过去原盐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一般采取薄晒的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起,尤其从2003年后,随着食盐品种提高质量的需要,盐场严格推行深卤结晶、纯卤生产、交叉扒盐、量卤灌坎、高浓度进坎和带卤扒盐等工艺操作,延长结晶时间,增强卤水后劲,促进可开晒面积。扒收时用卤水赶洗杂质。过去的结晶周期比较短,当结晶池里的卤水浓度达到29.5°Bé时,即可扒盐,时常在短晴天1—2天,高温连晴天2—3天,低温连晴天5—6天扒收一次,赶洗杂质,粗细盐分遍扒收。扒完盐把苦卤引入回卤沟到四丘蒸发池。合理使用苦卤提高蒸发池卤水浓度,以利于土坂除虫。后期工艺一般是短晴天1天晒卤,2天以上晒盐,高温连晴天3—4天,低温连晴天延长到8—10天扒收一次。

扒盐在低温时进行,选择在9时前结束,或16时后开始,以克服卤水混浊,影响质量。凡天气条件许可,一般在早上扒盐。扒盐要求带卤扒盐,有卤水赶洗杂质,不可提前开闸门撤苦卤。排洗苦卤时要打开两个闸门,排干洗净坎内苦卤。开晒面积视卤水情况而定,淡季卤源不足时,采取半开晒或1/3开晒,核心是量卤开晒,不开晒的结晶坎用于制卤。

传统扒盐是将坎内盐斤一次性一起扒完。1992年生产优质盐工艺后,根据所需要的品种盐特点,采用卤水浮力,先扒收坎内粒度较粗的盐粒,后集中扒收较细的盐。

归坨

等待最后的丰收

海水是怎么变成的盐呢(盐场用海水晒盐原理)

 

归坨,把扒收后的原盐,先堆到小坨淋卤,即把原盐中的水份滤尽。小坨建在每个结晶坎的交通路边。每次新产盐斤在小坨暂时堆放,经化验分出等级,在下一批盐扒收前,按等级沿交通路逐一集运归入大坨,封盖保管。凡未分等级品种的不归坨;质量不合格的原盐,如不列等盐、针盐、黑盐、含泥沙盐、钙片盐等和坨底不清洁的盐不归坨。不合格品要化卤重制。每个班组(单元)都建有大坨。大坨的面积容量须达到容纳该单元一年的原盐产量。大坨的原盐须存放3—6个月方可销售放运。大小坨均用石板铺砌,归坨的车辆须清扫轮胎,保持工具清洁;大小坨封盖物须洁净,归坨人员须保持清洁,不污染盐斤。小坨盐保证有足够的淋卤时间,到下一轮扒收前方可归入大坨;小坨盐经化验后分等级、分品种直接归坨,避免二次污染。

山腰盐场,是大海赠予的生命源泉,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沿海居民,千年传承的技艺,让洁白细腻的海盐在广袤无垠的盐田里熠熠生辉,盐白似雪,一眼望去,波澜不惊的盐田恍若天空之境,折射出了在生命之源的基础上,诗和远方的浪漫娴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