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豆腐,没有肉的油腻,又比一般的素食更加通融,它可以高居庙堂成为珍馐佳肴,也可隐于草野变身家常便饭。

豆腐是通达的,它可以成为豆腐干、豆腐乳、豆腐皮、臭豆腐……当然还有一种叫豆腐脑的豆制品,更是豆腐的神来之笔。

对于豆腐脑这种大家都喜爱的食品,南北方素来是有争议的,北方多爱咸食,而南方则偏爱甜口。

可是无论是甜口还是咸口,人们对这种食物的喜爱,还是深深地刻在味蕾之上的。

豆腐脑类似于豆腐,却比豆腐更加爽滑,特别是用各种喜欢的调料调成独特的滋味,更是让小伙伴们“爱不释嘴”。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在《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这样几句形容豆腐脑的诗句:“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并且还特地注明了豆腐脑最佳之处在于细嫩如脑,才有名副其实之感。

在诗中还特别注明,豆腐脑的口味应咸淡适口,细嫩鲜美,并有蒜香味儿,才是豆腐脑最佳的食用方法,但是一说到这里,南方的小伙伴就可能不服气了,我们的豆腐脑就是甜的,特别不能容忍什么蒜香味。

在南、北方食客们为豆腐脑的口味争论不休时,四川的饕餮客们站出来澄清这种口味之争,并且表示,在我们这里不存在咸甜之争,在我们这里,一律是辣的。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一碗小小的豆腐脑,却让各方食客们各抒己见,可见作为美食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

一、一个美丽的传说

只要是美食,都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比如云南过桥米线,传说在清朝时,有云南蒙自的一位书生,家庭和睦,妻子贤惠,夫妻感情极其深厚,两人还育有一子。

本来家庭幸福是甚好之事,可是一家生计也是令人忧心之本,其妻对书生说:“好男儿当读书成名,夫君这样终日游玩,怎么能成为家庭的支撑呢?”

书生听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独居南湖亭中,每日发奋攻读,见丈夫如此争气,妻子也越加勤劳,常常给他做一些美食,书生感念妻子的深情,学业也日益长进。

妻子觉得丈夫这么努力,非常心疼他,就天天想着怎么让给丈夫进补,有一天,妻子把鸡汤盛在罐子之中,同时又准备了米线、肉片等等,打算给丈夫做一顿好吃的膳食,儿子调皮,把肉片掷于汤中,妻子一看非常着急,生怕破坏了食材,赶紧去把肉片捞起,结果一尝之下,味道鲜美,妻子心中非常喜悦。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做好食物之后,她与就与幼子一起去书斋看望丈夫,结果妻子劳累,以至于晕倒桥上,等书生到达之时,妻子已经醒了过来。

后来因为妻子每次送膳时要经过一座桥,遂取名为过桥米线,当然还有一个缘由,是丈夫终于功成名就,所以大家感念他们夫妻感情,此道膳食终成为了云南名膳。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一道美味,配上一个美丽的传说,自然会让人们追寻不已。

今天我们说的豆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据说这个刘安志大才疏,不通政务,他一点都不满足于做一个没有实质性意义的王,他想谋求更大的发展。

他觉得长生不老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召集了许多术士门客,想要求得长生之术,不过好像情况并不甚好,就在大家无计可施时,有人别出心裁地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出了雪白细腻的豆腐。

虽然丹药无用,可是架不住豆腐美味,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豆腐很快风行起来。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有一首诗,专门吟咏此事:“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传说,不过无论是传说,还是真的来源于此,美食这种东西,都会通过舌尖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二、豆腐脑的口感

《故都食物百咏》曾有诗吟咏:“云肤花貌认参差,未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

在这首诗咏中,这样解释老豆腐与豆腐脑,说老豆腐比豆腐脑稍软,外形很是趋同,而豆腐脑呢?如妙龄少女一般软糯香醇,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风韵犹存。

豆腐脑是晨间佳品,老豆腐则是午时佳肴。豆腐脑浇卤而食,风味独特,意犹未尽,老豆腐则佐酱油等佐料食用,让人唇齿留香。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豆腐脑的咸甜之争进行了很多年,南北方的差异也让豆腐脑的味道,发生了很多不同的碰撞。

也许是食用习惯不同,也让豆腐脑这种食品,产生了不同的味道。

是甜好,还是咸好,至今也没有分出胜负,古往今来的争议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过,虽然人们还是如此执着于味道的争论,但是豆腐脑却如春风化雨一般,在悄无声息之间,征服了南来北往的饮食男女,这不得不说,美食的魅力,比任何冷冰冰的文字记载更有魅力。

美食只需要通过味蕾便可以征服大多数人的心灵。

三、豆腐脑、豆花与豆腐的关系

豆腐脑这种食物,与豆花很是类似,都是做豆腐时的中间产物,在成分上的区别并不大,可是却在时间上产生了“分歧”。

豆腐脑最先探出了它可爱的“小脑袋”,之后就轮到了豆花,是豆腐脑再凝固之后的产物。

豆腐脑比之豆花更加嫩软,用筷子难以夹起食用,需要用汤勺盛用,在食用前要加上各种佐料,此时南北方味道的差异就实时的展现出来。

而豆花呢?口味比豆腐脑凝滑,是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的,此味道参考“富顺豆花”。

豆腐的成型,是最后一道关节,是把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压实之后,更加凝固的状态,就是为豆腐了。

豆腐脑的历史文化(豆腐的文化渊源和特点介绍)

这就是食物的魅力,从成型到出模,都是难以拒绝的美食,这也是人类对于美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每当清晨之时,来一碗豆腐脑,加上自己喜欢的佐料,那红尘的烟火之气就油然而生,每一位擅长烹饪的厨师,都会有自己的秘诀,他们做出的豆腐脑,带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有每一位饕餮客对食物深深地眷念之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春风解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