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典故是什么(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介绍)

我国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传承了中华丰富的历史文化。

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是指不叫便罢,一叫便使人震惊。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之举,使人震惊。

【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已达三年之久,却仍沉溺于酒色,不认真处理国政。他为了制止别人前来劝谏,颁布了一道命令:"有谁敢来劝谏,一律处死!"大夫伍举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为此十分忧心,于是,他决心求见楚庄王,巧言进谏。一日,伍举对楚庄王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猜。"楚庄王觉得十分新鲜,就说:"哦?说来听听。"伍举说:"有一只大鸟,停在楚国的大山上已有三年了,它不飞也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楚庄王一听,顿时明白伍举是把自己比作了那只大鸟,便笑着说:"三年不飞飞鸟,一飞必定冲天,三年不鸣叫的鸟,一鸣必定惊人。"伍举听后深感安心。在伍举和苏从的忠谏下,楚庄王终于痛改前非,从此励精图治,使楚国逐步发展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国家。

一鸣惊人的典故是什么(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