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全诗(满江红古诗原文解析)

岳飞满江红全诗(满江红古诗原文解析)

满江红〔1〕

宋·岳飞〔2〕

怒发冲冠〔3〕,凭栏〔4〕处、潇潇〔5〕雨歇。抬望眼〔6〕、仰天长啸〔7〕,壮怀激烈〔8〕。三十功名〔9〕尘与土,八千里路〔10〕云和月。莫等闲〔11〕、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2〕。

  靖康耻〔13〕,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14〕,踏破贺兰山〔15〕缺。壮志饥餐胡虏〔16〕肉,笑谈渴饮匈奴〔17〕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8〕。

【注释】

〔1〕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以北宋词人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一词为正格。以南宋名将岳飞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屡破侵略南宋的金军。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大破金兀术,进军朱仙镇。可是就在这时,奸相秦桧竟割淮河以北与金和谈,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飞班师。这首词即作者刚班师回南后在驻地上写的,以抒愤懑之情,以明报国志愿。

〔2〕 岳飞:字鹏举,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被害于大理寺,时年39岁。

〔3〕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连帽子都被顶起来了。形容极端愤怒。出自战国·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北周·庾信《鉏麑见赵盾赞》“鉏麑受命,怒发冲冠。”

〔4〕 凭栏:倚靠着栏杆。亦作“凭阑”。唐·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

〔5〕 潇潇:风狂雨骤的样子。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唐·刘长卿《将赴湖南湖上别皇甫曾》诗有“东西湖渺渺,离别雨潇潇。”

〔6〕 望眼:远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唐·张鷟《诗一首》“积愁肠已斫,悬望眼应穿。”唐·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7〕 仰天长啸:抬头朝天高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也指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仰天,仰望天空。多为人抒发抑郁或激动心情时的状态。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东汉·王逸《九思·悼乱》“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长啸,大声呼叫;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啸,撮口作声;引申为呼叫。西汉·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泛观。”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8〕 壮怀激烈:形容胸怀壮志,振奋昂扬。激烈,形容声调激越高亢;激昂慷慨。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9〕 三十功名:壮年时成就的功绩和名声。三十,即而立之年;指壮年。唐·司空图《榜下》“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

〔10〕八千里路:形容道路漫长坎坷。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宋·俞良《鹊桥仙》“丰乐楼上望西川,动不动八千里路。”

〔11〕等闲:寻常,一般;无端,白白地。轻易,随便。南梁·萧纲《示晋陵弟诗》“时事虽为舛,离忧等闲别。”

〔12〕悲切:指悲哀;悲痛。唐·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13〕靖康耻:即“靖康之变”,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逼近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再逼汴京,钦宗遣使屈膝求和,金遂退师。同年十一月,宗望与宗翰又合师进围汴京,一举攻克。至次年三月,金贵族在大肆搜刮掠夺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

〔14〕长车:古时的兵车。南宋·度正《贯之学士宠示佳作》“夫君隆隆如长车,方途万里无尘沙。”

〔15〕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和内蒙古自治区接界处。贺兰山历史上地处中国农耕民族和猎牧民族的交界地带,秦朝末年一度被匈奴占据。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领军队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了贺兰山地区。唐初,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唐太宗军队大败突厥颉利可汗下属部落的铁勒人薛延陀,中原政权再次进入贺兰山。宋代,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长期占据贺兰山。直到元初,蒙古军队攻灭西夏,贺兰山归元朝统治。汉、唐时期,贺兰山是抗击匈奴、胡虏的战略要地,有关贺兰山的边塞诗充斥整个唐代。宋代文人追慕汉唐雄风,对于流落番邦的贺兰山情有独钟,满怀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在诸多诗词之中均寄托于贺兰山。唐·王维《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唐·顾非熊《出塞即事二首》“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北宋·司马光《将军行》“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北宋·强至《送刘嗣复都官赴辟秦州幕府四首》“十万强弓略未弯,妖氛渐灭贺兰山。”北宋姚嗣宗《书驿壁》“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南宋·李龏《塞上曲》“贺兰山下阵如云,拟报平生未杀身。”

〔16〕胡虏:秦汉时称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汉·佚名《汉青盖镜铭》“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唐·杜甫《玉腕骝》“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17〕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胡”。西汉·李陵《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18〕天阙:天上的宫阙;天子的宫阙,代指朝廷或京都。南朝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诗》“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 唐初·李峤《雪》“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直竖,连帽子都被顶起,独自倚靠着栏杆,猛然间感到狂风骤雨将要停息。抬眼遥望失地,禁不住仰面朝天大声呼叫,豪迈的情怀依然振奋昂扬。壮年成就的功绩名声,如同尘土瞬间灰飞烟灭;四处转战的道路漫长,恍若云月已是遥不可及。不要轻易的虚度光阴把黑头变成了白发,等到年老时只能徒自悲伤。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还没有雪洗。埋藏在大宋臣子心中的愤恨,不知道何时才能够泯灭!我要驾上战车,就像汉唐时的战将一样再次把贺兰山踏平。立下誓言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之间渴了就喝敌人的血。等待重新收复旧日河山,凯旋归来进京朝见皇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