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白南青的代表瓷器(“南青北白”中青瓷以什么为代表)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有一种说法:瓷器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青追求白的过程。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明就里?其实,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瓷器变白了便于在上面随意画各种颜色的画,这为后代彩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看,也正是如此,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

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即使今天看来,也有很强的现代感。1500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所以,有研究者认为,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北白南青的代表瓷器(“南青北白”中青瓷以什么为代表)

唐代,瓷器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南方的青瓷是越窑的好,北方的白瓷是邢窑的好。

青瓷就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色泽青绿、灰青或黄绿,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青瓷是由“陶”向“瓷”飞跃的产物,在历史上,青瓷的产地有很多名窑。早在西周时,江苏宜兴地区已经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两晋时大量烧造。唐宋时生产的青瓷,以现今浙江东郊绍兴地区的上虞、余姚一带和浙江南郊金华地区龙泉县最为著名,著名的越窑就在这一地区。

古代瓷窑大多以地名命名,越窑就是越州管辖内的窑,范围包括现在的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地,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到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邢窑在唐代是邢州管辖,就是今天河北邢台一带。据考证,邢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烧制白瓷了,在隋代就能烧出登峰造极的细白瓷,釉色与现在的高级白瓷相比毫不逊色。邢窑白瓷的出现,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社会流行饮茶,茶圣陆羽精研茶道,在他著名的《茶经》中曾把“南青北白”并尊,形容越窑青瓷“类冰”“类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

北白南青的代表瓷器(“南青北白”中青瓷以什么为代表)

虽是并称,但陆羽对越瓷和邢瓷还有自己的判断,他在《茶经》中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不过,陆羽这么说,会不会因为他自己是南方人呢?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如果中立地说,二者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诗歌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

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茶瓯,就是茶碗)写到:“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翻译过来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这瓷器像月亮一样,像云彩一样,就是漂亮,都说得比较虚。但皮日休还是做了很客观的评价,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