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喻声是比喻吗(声喻的意思)

以声喻声是比喻吗(声喻的意思)

教育名家刘国正说,“巧妙地运用比喻,是描写音乐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对琵琶女演奏的音乐之声所做的生动描绘。

许多的名家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14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见《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者霍松林)——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见《白居易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版,作者郑永晓、华岩)

白居易在诗中描绘琵琶女弹奏的音乐之声究竟是不是运用了比喻,拙笔提出异议如下,以供同行斟酌。

是否运用了比喻,先看看比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构成比喻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其二是这两类完全不同的事物要有相似之处

诗中用“嘈嘈骤雨声,切切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花丛莺语声,冰下泉流声,银瓶乍破声,水浆迸溅声,铁骑奔突声,刀枪齐鸣声,布帛断裂声”等“各种声响”作为喻体来描绘“琵琶弹奏的乐声”,尽管“各种声响”和“琵琶弹奏的乐声”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它们在本质属性上是相同的,即同属“声音”这一类事物,不属于异类。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是不能用来构成比喻的。它们只能是同属声音上的类似而已,只能是就声音上所做的一种类似描绘。也就是说诗中所运用的只是比较而非比喻。

像这样所谓“以声喻声”的例子,笔者还可举出很多:

“夏蚊成雷”(沈复的《童趣》);

“大声如雷霆”(周密的《观潮》);

“飞瀑雷震”(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

“这鼓声……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语句都是用雷声来描写各种“声响”的——蚊声潮声、瀑声、鼓声、弦声等,它们和雷声,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属声音这一类事物,尽管都极为形象,给人强烈的听觉之撼。但都不是比喻。“以声喻声”这一提法本身就不妥,与比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不相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