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茫茫宇宙之大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比拟,浩瀚天体之广没有任何的东西不能容纳。自古以来从空间到时间,再从时间到人类社会,人们探索宇宙的奥妙,却无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灭亡。科学如此之快的发展也无法说清楚外层空间的“神韵”。浩浩乾坤自从有生命以来,没有谁能解释它的本源,更没有哪一部典籍能破译它的“密码”。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只有《周易》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宇宙产生发展的规律。我们的先哲把《周易》称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是群经研究的开山之作。人们对它的研究探索形成了专门的易经体系,它像一个巨大的“诺亚方舟”,承载着古往今来各种流派,使这部古老的哲学巨著焕发出灿烂的时代光芒。

一、流传千古的哲学巨著

古代历朝历代对《周易》的研究颇有建树,到了近代,易学的研究者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甲骨文、金文到周代社会的探索,从哲学、天文学到宗教的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研究成果打破了封建时代传统经学研究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把《周易》放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条件下加以考释。从哲学、逻辑学、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进行探索,使《周易》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

世界各个民族在远古时代都崇拜自己的天神地神和自然神,并逐步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周代的祖先在进入中原之前也是如此。从考古发掘的文物看,周代人们所用的占卜和巫术是采用植物的方法来进行的,周族不仅有巫易,而且还有骨卜。《周礼.春官》上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传说归藏是黄帝占卜之法,后来用于阴。虽然殷周两族都有骨卜和巫占,但是他们各自占卜的形式有所不同,殷人喜欢用龟甲来占卜,周人则侧重于用巫术来占卜。

《系辞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府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卦》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奇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这些记载说明了远古时代人们用《周易》来占卜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周易》的卦象汇集了天地万物、花鸟鱼虫、江河湖泊等大自然的一切现象创造而成的,它既有人的思想,又有自然赋予的灵气。

关于八卦的起源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有伏羲观象说、画前有易说、文字说、生殖器说、结绳说,这些学说大都是从《周易》的内容去理解,因此不免有些失之偏颇。关于《周易》八卦的构成流行的有三重说,即奇一、偶﹎两画、按三重叠分别组合,然后推导出了八种卦象: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这八种卦象融天地万物于一体,卦象的构成以三位为多数。《曲礼》曰:“卜巫不过三”,以三位多数而造意。关于六十四卦的形成,古今说法不一,比较有影响的是重卦说,即八卦两两相叠,形成六十四卦,由八卦变成六十四卦,完全是当时占卜的需要。随着占卜术的发展,八卦已经不能满足占卜内容的需求,所以就要变革,传说由六十四卦是文王被囚羌里时演绎而成,六十四卦一共有三千八百四十爻,每一爻都有爻辞,这样就可以自由应用了。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学者们有各自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取象说。此说认为八卦来源于对客观外界事物的观察,因此以某种物象之名而命名之。如“乾”卦之象为天,“乾”即古天字,所以取卦名为乾。“坤”卦之为地,“坤”字的本意为地,故此卦取名为坤。

取义说。此说认为卦象代表着事物的道理,取其义理作为一卦之名。

取巫辞说。此说认为先有六十四卦的爻辞,后来从爻辞中取出一字或两字,作为该卦之名,持此说者为高亨先生。

龙象说。经闻一多先生考证,乾卦中的龙象就是龙星,其出没有标志,是四时节气的变化。“乾”字本义为“斡”,即北斗星之别名。按此说法此卦应该是占卜节气的变化,先卦得象,后再取名为乾,此说较符合卦象本义。

二、《周易》的思辨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排列顺序被称为卦序,通行的版本排列顺序以乾卦为首,次为坤卦,终于未济卦。六十四卦的内容如下: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1.乾 象征着天宇,无穷之广大,意味着过去、现在、未来。万物主宰,为君之道,人寰之道,是无极的宇宙表象。

2.坤 象征着大地,万物生息繁衍的摇篮。东西南北六合万象,此为臣之道。

3.屯 万物萌生,生命的启始,充满着生机,充满着艰难和挑战。

4.蒙 蒙昧需要启迪,需要教育。

5.需 饮食之道,踌躇满志时,应该耐心地等待。

6.讼 需要生存的空间,就会有争论,有诉讼的发生。

7.师 由于诉讼和争执引发战争,互相征战,就要建立自己国家的强大军队。

8.比 相互依存,相亲密切,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小畜 小的储蓄,过程是缓慢的,决不能操之过急。

10.履 指礼节礼仪,就是人们应该履行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11.泰 亨通、太平、天泰、地泰、人泰,政通人和。

12.否 与泰相反,是闭塞黑暗,不畅通,有障碍。

13.同人 指个人与全社会的关系,需要和谐,思想和行为统一在一个纲领之下。

14.大有 象征着巨大的获,伟大事业的成功,物归我有,无所不有,无所不纳,无所不包。

15.谦 对人对己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做到不骄不躁,温良恭俭让。既简朴又高雅。

16.豫 喜悦、安乐、休闲、顺畅,生活富足,内心充实,心态高远,乐在其中。

17.随 随和、随从、通达时变,不拘常故,随缘待人待物,笑纳人生。

18.蛊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向相反的方向,就会出现腐朽和困惑。

19.临 面临、来临、迫临,事物的发展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0.观 观赏、观望、观看,观而后动,对任何事物都要察言观色。

21.噬磕 咬合、磨合、合拢,心噬而后合,天上和人家都是如此而已。

22.贲 装饰,社会处于合的状态时,你必有问以饰其本。

23.剥 剥落、浸蚀,事物发展出现了没落的局面。

24.复 复来、反复、复归,事物发展由反复曲折的态势,阴盛阳衰,阳盛而阴必定衰落。

25.无妄 不虚伪,不虚妄,以诚相待,以实相见,君子成人之美。

26.大畜 畜聚、畜止,贮畜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君子以畜待发,美德聚畜,心灵要容纳一切,造就自己的成功。

27.颐 包括自养和养人,颐年颐寿,修养陶冶情操,君子的美德。

28.大过 大的过度,非常的行动为大过,君过强而臣弱,上过强而民弱,政治家、帝王将相必须经过大过之后才能发展。

29.坎 重重艰难险阻,风险无处不在,天灾人祸不可避免。

30.离 附离,遇险就要攀附,攀附才能脱离危险,二者为互动。

31.咸 感应、感悟,夫妇之道,交相感应,感悟生命的真谛。

32.恒 恒久、长久,恒久就是坚持、忍耐,通权达变。

33.遁 退避三舍,应退则退,必须有侧隐之心,,急流勇退,不可迟疑。

34.大壮 壮大隆盛,坚守正道,外柔内刚,节制而不使其过当。

35.晋 向前、前进、上升、晋升。前进以求发展进去,如同太阳一样冉冉升起。

36.明夷 当光明被创伤的时候,正义的力量难以抗衡。

37.家人 家庭伦理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8.睽 离与合,异与同德法则。

39.蹇 陂脚的人陷入了困境,面对危险和困难,应该以柔克刚,谋求策略,不退却,不气馁。

40.解 困难被排除,刚柔相济,顺应事态的法则。

41.损 减少损失,不要损人利己,要以诚信为原则。

42.益 收益有失必有得,有损必有益。

43.夬 决断、决裂、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44.姤 相遇没有绝对善恶,只有相机而动。

45.萃 聚集、聚萃,结合成群体,要为共同的福祉而赴汤蹈火。

46.升 上升向上,前进应该追随前人的足迹,盲目的冒进,将会导致不进则退。

47.困 穷困潦倒,困惑而面临深陷穷苦之中,必须明智,不可浮躁。

48.井 用贤,招贤纳士,可以振兴人才,不能浪费人才。任人唯贤为上策。

49.革 变革、改革,一切事物都可以改变。

50.鼎 招贤纳士,储备人才,启用贤达,提拔天才,知人善用。

51.震 震动、戒惧、震惊,凡事戒慎恐惧,才能有法可循。

52.艮 停止、适时、适当地停止,需要有高深的休养。

53.渐 循序渐进,不可冒进,以稳为宗。

54.归妹 婚嫁、婚媾、婚姻。人类的初始便有之。必须慎之又慎,不可违背原则,应当顺其自然。

55.丰 神达而丰盛,丰极必衰,警惕因为盛大而产生的流弊。

56.旅 旅行就是流动,要求安稳,盛到极至就会陷入不安的状态,难有作为。

57.巽 择善者从之,不善者而弃之。谦逊并非优柔寡断。

58.兑 喜悦、取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59.涣 涣散、散漫,使人离心离德。重私利而忘公益,就会出现涣散的局面,此时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60.节 节制是人的美德,盲目就会出现危险。

61.中孚 心中诚信、诚意是立身之本,不诚信就是孤高闭塞自己。

62.小过 过度就难免有过失,必须明辨是非。

63.既济 事情已经完成,物极必反难以违背。

64.未济 未济的事业不会圆满,不会终止,事物的规律是由亏而盈,由满而损。

三、乾、坤两卦核心解说

乾卦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曰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是不是鸟值得我们研究,我认为应该是吉祥之鸟,是不是远古的翼龙、杯龙、霸王龙不得而知。在这里我们只能理解天上的的龙,也是中国人崇拜的图腾。它上可至九天,下可跃深渊,呼风唤雨,震撼山川。

九五和九二都是利见大人,看见龙在田野上飞腾,就如同见到了大人一样,仿佛又贵人出现,是吉祥之兆。

龙得天时,人得地利,是说一个人遇到好的运气,可以大展宏图了。龙有天的空间,可以独往独来,无拘无束。而大人物一旦得势,叱咤风云,势不可挡。

上九:亢龙有悔。

亢龙是指东方之苍龙,在此以天象比喻人生,亢星象征着晦气,如果亢星昏暗,说明恶运将至。龙陷于深渊之中,动弹不得,伸展不了自己的能量,所以有悔恨之意。一个人倘若命运多舛,身陷囹圄之中,就像亢龙一样悔恨难以施展抱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无首是指因乌云遮蔽所致,龙生腾之相当然是吉祥,而群龙无首没有领头的龙,群龙各自为政,自由自在,没有束缚,当然是吉的征兆。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之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是说地球运行到健格,什么是健呢?释曰天之运转无穷之谓健。

有刚健之气的君子要以天道为本,这样才能自强、刚毅、果敢、无畏。只有坚定了人生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生命的不息之火在不屈的躯体中燃烧,敢于与命运抗争,敢于挑战极限,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精神内核。君子的品格是需要经过长期地修养磨炼铸造而成的,不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潜龙是指龙藏在深渊中,取此卦象时,不能急于行动,要等待时机,因为“阳在下”。如果龙出现在田野,说明德行普施天下了。“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是上句的总括。终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这样做,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可能会越到另外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之漫长,如诗人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飞龙在天是德施普的象征,是伟大的人物造化所致。亢龙有悔是指龙被束缚在深渊,即使悔过也坚持不了太久,因为受难之时,难以时来运转。天德乃上天之德,要顺应天道,不可逆行。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余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元者善之长也,元万物之始。元甲骨文作 亏,仁义礼智信为善,善是人生下来的本性,行善就是积德。亨是美好的象征,嘉是美好的结合,会是会期,亨是嘉的总汇。利亨就是万物亨通。万物各交好时,然而到了亨之时,皆盛大而繁茂,无不好看,所以嘉之会也。嘉之慧就是嘉期所会。人之修炼,处处皆要好,而且要处处好,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温、良、恭、俭、让”。“对人也尝动容旋皆中礼”便是嘉之会了。贞者,事之干也。是指事物的正确道理,主干不偏离正确走向,如同一棵大树一样枝繁叶茂。君子体会仁义的感受,应该是心纯正,思无邪。立于他人之上,才能高人一等。美好的事物一定要符合礼仪的规范,合义才能利物,没有不得其宜而利物的道理。利物是合义,指对有利事物要以义作为标准。

贞固是正本清源事物才能顺期畅,贞固是正之所在,做人的根本,君子能以这四种德行为根本,才能元亨利贞,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

孔子说:初九,潜龙勿用什么意思?至此以下言乾之用意,龙德之人守其道,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信自乐,不求功名利禄,等待时机而动,知难而退,坚守而不可夺。有恒心,有毅力,不要愤懑,心境要宽,养浩然之气,让忧虑远离自己。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为是非所动,这才是潜龙的本色。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子说:龙德(君子)之人,是正人君子,君子要行得正,正中言行,要合乎礼仪。说活办事要让人信服,行为要谨慎,就是说要“敏于言,而慎于行。”要去掉思想中的邪念,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君子要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崇高信仰,超前的理念。正如易经所说“龙会出现在田野上,有利于伟大的人物,即使不在君位,君德也伴随你左右。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孔子说,君子道德和修养的增进,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完全靠忠信。忠信能使君子的品德有进步。君子的一言一行应该以诚信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奋斗的彼岸,”知至”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始终如一地追求,直至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在上位要不娇不燥,在下位要不忧不虑。乾乾是固其适时而警惕堤防未来,只有怎样做,即便有灾难也不会陷于困惑之中。

九四曰:“或曰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固无咎。”

龙升腾或潜水,上下无常,不能说没有规律可循,也不能说是邪恶,能进能退不能说无常规,也不是脱离群体。君子的道德、修养、学业的提升,要靠自己的努力,这样才能防止灾难的发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地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孔子说,声音可以共振产生共鸣,气息可以相通,相互影响。共鸣和相通是指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事物发展有其相同的一面,比方说水流过的地方就湿润,火烧过的地方就会干燥,天上的云彩随着龙而起舞,猛虎也随风而咆哮,圣人的行为品德万物可睹,万物各从其类,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上九曰:“亢龙有晦。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五辅,是以动而悔也”

孔子说,富贵而没有地位,高高在上而脱离民众,这叫贤人处在下位,而没有人辅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不动,如果冒然而动会后悔。君臣之间位置很重要,君位必须有民来决定,而臣位由君来决定。这是君王治世掌控时政的根本原则。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曰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龙潜深渊,万万不能跃动,因为此时位置和运气不佳,要忍耐等待时机。如果龙见于田野,时机尚未成熟,还要居于穴而待发。君子要自强自勉,运筹帷幄,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冲出困境,越出深渊。飞龙在天时,天下呈现太平的景象,君子可以施展抱负。亢龙有悔时,是灾祸来临的预兆,切不可盲目而动。如果乾卦处在用九之爻,天下就清平了。

“潜龙勿用,阳气藏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曰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深藏起来,待时而冲,阳气也要收藏起来,等待龙出现在田野,那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君子要与时俱进,居安思危,不愤不启,审时度势,时机成熟时一跃而出。飞龙的位置正处在天德正中,即使有悔过也不要害怕,时来运转是迟早的事,因为君子顺应天时地利的自然规律。

“乾元者,始而亨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丽利天下,不言所利。大哉矣!大哉乾乎?刚健正中,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已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这是对乾卦总体的概括,乾元是什么,是万物始发之亨通。利和贞是宇宙万物的本性,性根所致万物始发才至精至粹。美和利是万物沐浴天下的结果,是事物的本源,是君子所追求的目标。高尚啊,为什么呢?因为刚健运行其中,精诚所至不为旁骛所干扰。太阳神驾六龙驰骋在宇宙空间,通达天体运转,行云布雨,恩泽万物,天下怎么能不太平。“六爻发挥”是关键所在,是易之精髓。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使用道德修养来衡量,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潜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隐藏在内心的行为不能轻易地暴露,因为君子还没有达到致远的水准。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是以学问和才气凝聚人脉的,疑难的问题要通过争辩来解决,以温柔敦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仁爱之心作为处事的标准,仁者要仁也。道德和伦理是仁的最高境界,正如《易经》上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之美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

九三爻位处在偏重阳刚,不在此爻的正中,卦象显示上不靠天,下不着地的状态。如遇此卦要倍加小心,虽然处在危险的境地,但是没有大的灾难发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故无咎。

九四、九三一样,上下不靠,是重叠的卦象,天、地、人都在正中,所以就必然迷惑,犹豫不决,不会有大的问题出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于天地日月四时八柱吻合,天地是道之所在,鬼神是造化所在,天道是自然规律,鬼神是虚无缥缈,圣人先于天,但不能与天背道而驰。后于天,就要遵循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道统,既然人都不违背天道,鬼神岂敢逆行之。

“亢之为言也,至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如何解释?,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失,只有圣人才懂得这个道理吗?只有知难而进,激流勇退,而不是搬弄是非的人,才是圣人。

坤卦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明,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是地,和乾对应,地就是母。母性天生柔顺,牝马之柔顺犹如母性之柔顺,因此以牝马喻坤。君子有攸往,“攸”字是“所”字讹。君子有攸往是指出门之行,去寻求事业的成功之路。有所前行一般讲是经过千难险阻,坎坷不平之后才能成功。或者归顺到主人那里,这叫作先迷失而后得主。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忍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没有经过者三种境界的人,怎么能成大事?

占此卦者,西南能得到朋友的帮助,东北则会丧失朋友恩惠,因为西南属阳,东北属阴,各有所利和所不利的象数。得其常规则可安贞,安贞就吉祥,以方位论人生是世间之常理。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后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失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来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彖传是解释卦辞本义的,坤是至高无上到达顶点之极,而坤元是仅次于乾卦(天)的,在整个卦辞中处在第二的位置上。坤是大地,是万物生灵的源泉,是自然界生命之始。万物要顺应天的自然法则,秉承天性而运作。坤地载万物,天与地的结合才能达到无疆的永恒。含弘光大,含是包含无所不容,弘是无限至极,没有界限的境界,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破,山川万物全部亨通,才达到了坤元。

牝马地上的动物,性情温柔纯正,日行千里,驰骋疆野。君子想要有所为,一般来说先迷失其道而后才能走入正轨,向西南方行走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因为相向而行,与知己相遇是必然的,反之就会失掉朋友。安贞是最后的吉兆,这种吉祥之兆对大地来说是长久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和前边的天行健是对文,地势是说高下相因之势,既顺则后。地势顺,所以君子感之才能厚德载物。君子要以宽厚仁者德行承载万物,厚德是说君子的道德修养境界高深莫测。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至其道,至坚冰也。”

履霜是严冬将至,大自然的阴气开始凝聚,按照季节大地封冻了。《诗经》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走在薄薄的冰面上内心的感觉有点惊慌失措。而履霜坚冰至,是说霜降后不久河就会封冻。由此喻人生应该见微知著。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直、方、大是对大地的形容,直是地平线,方是四面八方,地是地大物博。地之德用直、方、大概括,只要具备这三种悟性,即使不去练习也会无往不利。卦象说这一爻是直而方的,六二纯正,能得此以为德。坤六爻中,此爻最重要,虽然处在阴位,但是爻至顺,不是一般的顺,是事事皆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于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组成四大器的要素,所以说正也,倘若从事王政没有不成功之理,卦象显示含章是待时而发,深藏而不露。王政需要光明的前途,含章正好切入,一拍即合。《说文》云:“章,乐章也,音乐曲终也。”

六四:栝囊;无咎,无誉。

象曰:栝囊无咎,慎不害也。

栝囊有包罗万象之意,既然已经包罗万象,因此也就无咎无誉了,无咎无誉告诫你要谨言慎行,不可轻举妄动,刚愎自用。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古人把黄的颜色推崇为富贵的象征,也是吉祥的颜色。按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黄色相当于土色,因此土德就是黄色,黄帝就是土德。黄裳中色和缓之意,古时布衣阶层穿黑色和蓝色的服饰,上流社会贵族穿黄色的丝绸锦缎,这样可以分出官阶和等级。”文在中"指衣服的纹彩,纹彩在中显得温和、大方、雍容华贵,所以说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龙战于野,是指两条龙或多条龙在撕杀,龙纠缠在一起暗指君臣争权夺位。古代有关于龙的传说,据说龙有五种颜色之分,有: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墨子·贵义篇》载:“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以戊己杀黄龙于中方。”龙确实有黄龙和黑龙之说,《史记》中就有记载。玄黄是指流血时的情景,周谷城先生解释玄黄为“天玄地黄”,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千字文》开篇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形容宇宙初开鸿蒙的场景。龙战于野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所以说“其道穷也”,“道“已经走到了尽头,凶险也就随时会发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中也。

用六是指阴柔的吉象,乾卦有用九之语,坤卦有用六之语,九和六是吉祥之兆。因此“利永贞”,是最后到达正果的意思,利是义和,永是长久,永恒到天长地久。贞是事物的本象,这一爻是说纯正真切永恒伴随君子。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则刚,至静而的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子用《文言》解释坤卦颇费笔墨,他十分重视乾与坤的关系,他认为天地乃万物之始造,阴阳之发端,因此在乾坤两卦上用大量的文字加以阐述,并用儒家的哲学观点贯穿其中。坤与柔联系在一起,正如孔子讲的动也刚,刚柔对立,不动为静,动可以变成阳刚,静止不动就不会紊乱。孔子认为才是德的方正,德可以平衡方正,方是方圆之意。只有静和德方,才能得到主,得到君主后一切才有秩序。“含万物”是指宇宙的万物,是大地所包容的万物,是阳光所沐浴的万物。顺畅就国泰民安,时运亨通,四德光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杀其军,子杀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善与恶是孔子衡量社会、人生、家庭的标准,积善之家祖上有造化,一定会有富余储备。积恶之家,必招致君杀臣、子杀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造成的,恶的形成由来已久。如果不及早的识别,那是很危险的。正如《易》上所说,下霜的季节,严冬就快到来了,这是必然的结果。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正与直同意,只有直才能正。方是义之根本,君子应该以谦逊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安家处事。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内心是正直的,无私的,既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还有刚直不阿,胸怀坦荡的性格。只有这样敬与义才能站得住脚,德性才不会孤立。孟子说:“至大至刚,养我浩然之气。”正直宽宏大量才是君子的行为规范。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代有终也。

阴柔是美的表现,万物之美无不含阴柔之态。以此推论王政,就不能用阴柔相比。因为王者为臣民之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王政要刚,要严酷,不然江山怎么能坐得住呢?大地的法则也是为君的法则,为臣的法则,庶民的法则。世上万物运行有规律可寻,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新陈代谢是事物的起点,也是终点。

天地变化,草木藩;天地贤,圣人隐。

《易》曰:栝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天地的变化表现在山川草木,寒来暑往,天地不变,一切都会闭塞停止。贤哲的人一定要隐居不出,《易经》上说:“包罗万象,顺应天时,就没有悔过,这是真正的劝导之言。”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至至也。

君子应该修养道德,陶冶情操,要学会知书达理。学会分析事情的要害,不能盲目的听之任之。温、良、恭、俭、让是君子的礼仪准则,君子要具备良好的美德,只有这样才能畅达于体魄,事业才能兴旺,美好的梦想才能实现。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闲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为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先秦阴阳之说盛行,因此就有了阴阳家。阴阳家是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以邹衍为其代表。道家也崇尚阴阳互变,他们认为宇宙由阴阳两极组成滋生万物。天为阳,地为阴,阴阳要协调才能发展,不然就会失衡。阴有碍于阳,阳胜过于阴,两者就发生对抗。如果出现了只有阴而无阳,天地就会发生变化,万物也会被损伤。无阳也就无龙可言,犹如伤其种类,何谈血缘,就会出现玄黄天地之杂色和天玄地黄混沌之象。

四、《周易》中人与自然的规律

《周易》是东方哲学中的一块瑰宝,它合理的思想内核,概括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真谛,解释了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宇宙之谜。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周易》中确实包含着深刻地辩证法思想,在探索宇宙和自然界的形成以及万物生成法则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宇宙空间大到的虚无飘渺,小到介豆之微,《周易》无所不及。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周易》把阴阳作为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在阴阳变化的矛盾中互相转换、互相促进谋求共同的发展。整个宇宙生生不息,变幻莫测,时间、空间、过去和未来都在阴阳之中凝聚裂变。《周易》反对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天之大德日生”、“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不可能是静止的。社会、人生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周易》主张人要顺应天时,适应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倡导“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观念。人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但决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周易》主张人们在改造社会中,凡事不易过分地追求利益,要时时刻刻地想到物极必反,防止“亢龙有悔”的事情发生。识时务者为俊杰,人要进取向上,防止事物走向反面,顺其自然才能成功。

(一) 阴阳之道是易之永恒的主题

《周易》从人们的生活经常接触自然界的八种物质作为万物的初始,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离(火)、巽(风)、兑(泽)、坎(水)、艮(山)。

所有事物的产生和灭亡都由这八种物质来决定的,其中天与地是万物之总源,也可以说是“父母”。其他六种物质由此而产生,天地概括为阴阳两极,是万古不变永恒的物质世界。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阴阳学说是战国时代流行的重要思想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邹衍。阴阳学说的渊源要追溯到当时的燕、齐两国。大约在周初时,阴阳学说以奉《尚书.洪范》为圭皋,提出五行学说体系,以崇尚自然为主体。他们不想回避国君和宫廷的生活方式,相信自己掌握着宇宙的某些神灵,国君如果忽视了这些东西就会遭到惩罚。阴阳学家并不是凭空预言,而是提供了各种证据说明自己的理论的可行性。司马迁对邹衍的看法多少有点苛刻,不过要注意的是太史公以儒家的观点来看待阴阳家的思想,他说邹衍的学说无非是标新立异,想说服各国的政客而已,最终归结到儒家思想上来的还是仁、义、礼、智、信。那么,阴阳学家怎样用自己的学说来说服国君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儒家认为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神州又分为九州,是世界的中心。而阴阳家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以外有其他的文化存在,就是说世界是多元的、多方位的。这种看法很接近辩证法,而儒家的学说却显得保守和坚固,有自然主义者(阴阳家)半科学、半政治的论调,其本质是用来威胁诸侯和国君。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法则框架放在帝王继承和社会更替之上,所谓的相生相克,即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的运行规律,把阴阳学说推向高潮。

《周易》从纷繁复杂的社会想象中,抽取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代表着正直、刚强、进取、消极、退守、示弱,整个世界就是在阴阳两极的矛盾中发展变化的。《周易》并没有从正面阐述阴与阳的关系,而是孔子在作《系辞传》时,发掘了它的思想价值和哲学内涵。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阴与阳指的是气,气是形而下的,可以看得的。古人认为万物莫非是气,气总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昼夜、寒暑、阴晴、动静、上下、前后、左右等等。

阴与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总是两相为用,这是事物对立统一的观念。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阴与阳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阴阳交替的运动,事物才能向前发展。比如时间有寒来署往,白天和黑夜,一但超出了发展的轨迹,人类社会就会毁灭。

清代的学者戴震说:“道者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已也,”气生而道成才能使道处在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中。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气与道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因为一阴一阳谓之道,是指阴与阳发展规律只有一个可以遵循的道,道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源泉。阴阳存在于所有的事物中,阴阳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融。《周易》讲的阴阳并非神秘莫测,阴阳其实就是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我们说的事物得一分为二。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实际上是指事物自然规律的法则。《周易》把乾、坤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根本的目的就是把它作为统领全书的纲目,以天地运的行规律,展开对万物的解答。

(二) 刚柔相济是阴阳互变的法则

《易传》对这个法则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十翼》各篇几乎都讨论这个问题,其中内容涉及到巫法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周易》被认为是讲事物变化的学问,从形式上看,易经解释巫法、卦象、卦爻辞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宇宙观,可以说是对先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总结。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的哲学思考是什么)

《彖》提出了爻位说,认为爻象在六位中可以上下往来,用此来说明卦辞的吉凶。《系辞》解释说:“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包括爻象和爻辞,一般地认为,爻是用来表现或者说明识时务运动变化,其不以卦象为动,而以爻象为动。因为卦象之变取决于爻象之变。《系辞》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重,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象在其中矣。”这是说八卦所象征的实物存在八卦的行列中。“爻在其中矣”是说判断卦的义象,要观察爻象的性质,“变在其中矣”是说刚柔相济的互动,有卦象和爻象变化其中。卦象和爻象的变动,来源于阴阳二爻的相互推移,是阴阳二爻的互变所致。刚柔相济的学说在理论思维的内容上是对立统一,是互相推移而解释事物的变化。

笔者认为,没有阴阳的对立,就没有变易的结束和存在。这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看成是变化的内因,把自然界阴阳之变看成是实物的外因。它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告诫我们物质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易传》认为,刚柔相济的过程中,其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相交和相攻,即相吸引和相排斥。泰卦中的“泰”,小往大来,吉亨。就是论述此理的。《彖》的解释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归妹”中的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咸卦中的“天地感应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这些都是讲刚柔相济的核心。

《易传》认为刚柔爻象的变动没有停止的时候,其变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如《彖》在解释“恒”卦时,“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终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意思是说,日月之所以能久照,是因为体现了天体运行的法则。四时之所以变化而撑起万物,是因为寒来暑往更替而永不间断。圣人之所以坚守其道,而不间歇,是因为能完成上天给他的教化百姓的任务。总而言之,事物的永恒性可以看到天地万物的真谛,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可以看出永恒的变与不变的法则。

(三) 乾与坤是宇宙万物遵循的轨迹

《周易》的基本观点不离开对乾坤两卦的解释,两卦的核心思想不仅延续到事物之中,而且也探讨世界本源的出发点。《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这种秩序的递进说明了天地是万物的载体,万物是天地的表象。

《彖》对乾坤两卦作了较为完整的论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伦时成,时乘六龙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柔顺利贞。”《彖》对乾坤的解释,究其哲学意义而言,它提出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命题,是阐述宇宙的本源,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经常说的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易经在这方面的解释有两派:一派是以阴阳二气来解释;另一派是以刚柔相济来解释,即所谓的内阴外阳,内柔外刚。乾与坤二气的感应是指山泽通气,男女交媾,乾元为统天,坤元为承天。乾元为阳气之始,阳气可以通贯天象,或者说天以阳气为本。地以阴气为基,先有阳气而后有阴气顺之。总的说来,乾、坤两卦的解释都是以天地作为基石,这一点不可动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