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意思(哲理感悟)

在整部《论语》中记载了很多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差异的言论,这种对比教学的方法可以说非常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孔子所讲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天讲一讲孔子所说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又应该怎样理解呢?孔子的这句话被记载于《论语.子路篇》第二十六章,原文就是这一句话,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与“骄”,钱穆先生的注释为“泰,安舒义。骄,矜肆义”,所谓“泰”就是泰然自若、舒泰、通泰的意思,而“骄”则是骄矜放肆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君子安泰坦然而不骄矜放肆,小人骄矜放肆而不安泰坦然。”

孔子有很多对君子与小人的比较,大部分都是以德行的高低来判定君子与小人的,这句话也是这样。君子待人接物,遵循圣贤之道的要求,以忠恕之道约束自己,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以“慎独”规范自己的言行,故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内心的豁达,展现在外表的自然是安泰平静、气定神闲。小人则被欲望所束缚,常处于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状态,得志时忘乎所以,失意时怨天尤人。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于本章有这样的注释“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故不骄。然心地坦然,故常舒泰。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心恒戚戚,故骄而不泰”,君子的心中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财物多少、地位高低的差别,对任何人都不怠慢,自已处世心地坦然,没有骄横之气,故能常常处于舒泰的状态。小人则不同,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又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唯恐自己失了尊严,所以说小人骄而不泰。正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人不会简单的非黑即白,我们所见到的人往往都会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也人也许刻薄小气,但是却非常孝顺。有人罔顾法纪,但却重义气、重承诺等等。孔子口中的君子与小人更多的可能是孔夫子为了教导学生所举的两个极端的例子,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遇到的更多的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不骄矜放肆,但也做不到安泰坦然。也有人处事能泰然自若,但又往往会失之于骄矜。一般人,约束自己不骄矜放肆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做到处事安泰坦然是比较困难的。理解了孔子的教导更主要是有了努力方向和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