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深层含义(完璧归赵的看法和分析)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四分五裂,地方势力割据,形成了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81年,赵国得到了楚国进献的和氏璧,秦国知道后送信赵国,希望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畏惧秦国势力,怕秦国不守信用又怕不给和氏璧秦国会攻打赵国。

这时赵王的一个大臣举荐了蔺相如。蔺相如知道情况后带壁出使秦国,看秦王没有要给赵国城池的意思,就哄骗秦王说壁上有瑕疵,将和氏璧拿了回来,并威胁秦王说不守信用就会抱着和氏璧撞到柱子上,秦王害怕和氏璧被损毁,便答应了蔺相如斋戒五天的请求。

在这期间蔺相如摸透了秦王心思,悄悄将和氏璧送了回去。

五天后蔺相如将实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自知理亏,为了秦、赵两国的关系就让蔺相如回去了,和氏璧最终也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深层含义(完璧归赵的看法和分析)

完璧归赵的故事流传至今,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也被大众熟知。蔺相如可以说是有勇有谋,面对强大的秦国依然不畏强权勇于出使,在知道秦国的野心后,巧施计将和氏璧送回,徒留自己面对秦王,视死如归。他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守护国家,不仅有勇有谋,也有高尚的爱国品质,是赵国难得的人才!当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马不常有,蔺相如这个人才的发掘也离不开赵惠文王的慧眼识珠,赵惠文王并没有因为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低而不用,而是重用他,后将他提为上卿。君明臣能使得当时的赵国国力变得强劲。

君明臣能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战国后期,赵王听信了小人郭开的谗言,赶走了大将廉颇,陷害了大将李牧,严重削弱了赵国的实力,导致了赵国后来的灭国。能将在,明君不在,国家也不会强大。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每个时期都会有“小人”的存在,如果君主贤明,就会重用能臣,不听小人戏言;如果君主昏庸就会听信小人谗言耽误大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