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精神(嫦娥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嫦娥奔月的精神(嫦娥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嫦娥奔月的神话最早见于战国初年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为何奔月?后来的处境又如何呢?

一、抗争

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的是嫦娥的丈夫羿,他总共要了两份,打算夫妻分享,一起长生不老。嫦娥却背着羿,独吞了双倍的药,结果身体变轻,飘到月球上去了。

据袁珂先生考证,嫦娥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丈夫不忠。羿风流成性,曾与河伯争风吃醋,夺走了他的妻子宓妃(也称雒嫔)。这段不同凡响的婚外情对嫦娥的打击很大。一个弱女子,面对丈夫的不忠无力抗争,只好选择离家出走。

二、寂寞

月宫的生活是很寂寞的,月中嫦娥是寂寞的象征。有诗为证:“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杜甫《月》)

据说,嫦娥奔月之后,羿有所反省,昼夜思念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复为夫妇如初。

其实,嫦娥不是到了月宫里才寂寞起来的。她本来就很寂寞,因为羿是工作狂,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呆在家里陪老婆。《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狳、凿齿、九婴、大风、封狶、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狳,断修蛇于洞庭,擒封狶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完成了这些使命以后,羿仍然热衷于射术,整天跟人比试高低,最后死于徒弟逢蒙之手。

三、月神

嫦娥奔月其实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本来就是月神,所以要回到月宫。汉末张衡在《灵宪》中补充了一段话:“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一个“归”字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种说法,月神名叫常羲,她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二个月亮。常羲、嫦娥一音之转,说明嫦娥神话是由常羲神话演变而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帝俊的妻子变成帝俊或尧的属神羿的妻子,这种情况在神话的演变中也是很常见的。

月神除了提供夜间照明以外,还有许多职责,其中之一是保护妇女。遭遇婚姻不幸的嫦娥给女同胞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实在不行就回娘家――躲到月球上去。月神同时也是生育之神,妇女的月经(也称月事)与月亮有关,十月怀胎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纪的。月神还是婚姻之神,千里姻缘一线牵,全取决于她。月神又是家庭之神,中秋佳节,合家团圆,也指望于她。如果不能团圆,就请月亮带去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神不但主生,而且主死。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神就是死神。白天象征生,黑夜象征死。鬼魂喜欢在月夜里出来游荡,象征太阳的公鸡一打鸣,鬼魂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严格地讲,月神不是主死,而是主生死。在这里,生和死是统一的。月亮的周期变形象征死而复生,这种死而复生其实就是不死。所以,嫦娥服下不死之药就飞升到月宫里,而提供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就是一位死神。

奇怪的是,月神自己却是独身、不育,孤独而寂寞。古希腊的月神狄亚娜甚至是处女。

四、蟾蜍

据说,嫦娥到了月球上就变成了蟾蜍。袁珂先生认为,蟾蜍形体丑恶,“不但如今的人对于此物没有好的观感,就连古人亦然。”“嫦娥是古今同誉的美人,却化为这种丑恶的动物,推想起来,必定是有谴责的意思存于其中。”

原来,羿是天神,受天帝委派来人间除害。但是,任务完成得太出色了,得罪了天帝,不让他返回天廷。在这种情况下,羿退而求其次,向西王母要了不死之药,决定做一个长生不老的凡人。嫦娥也是天神下凡,受羿牵连回不了家,心里一定有气,所以决定单独行动。本来,夫妻应该患难与共,嫦娥在危难时刻抛弃丈夫,实在是不仁不义,当然会受到后人的遣责。

但是,凭什么说古人也视蟾蜍丑陋?审美观是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的。今人认为丑的东西,古人不一定也认为丑。在远古时代,蛙类属于神物,受到先民的顶礼膜拜。他们开始可能崇拜实物,后来改为绘画,最后抽象为蛙纹。考古发现,在五千多年前生产的彩陶上就有这种蛙纹。

蛙类崇拜与生殖有关,因为蛙类繁殖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很快。蛙的肚腹与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是女性和生育的象征。而且,蛙类喜欢在月夜交配。所有这些都使人把它与月亮和月神联系起来。

有人认为,蟾蜍和青蛙的象征意义略有不同。蟾蜍属阴,意义消极一些,青蛙属阳,意义积极一些。《格林童话》里有青蛙王子,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五、玉兔

到了汉朝,出现了月中有白兔的传说。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兔是蟾蜍讹变而来的。其一,蟾蜍之蜍与兔音近易混,蟾蜍变为蟾兔。其二,四川人称蟾蜍为“顾菟”(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为何,而顾菟在腹?),后人望文生义,把它解释成顾望之兔。所以,最早的说法是月中有蟾蜍,后来出来了蟾蜍和兔,汉朝以后单讲兔。

袁珂先生认为,从蟾蜍到玉兔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嫦娥的态度的转变,开始是遣责,后来是同情,再后是赞美和向往。其实,这种转变与人们对嫦娥的态度无关,而与对蟾蜍的态度有关。古人视蟾蜍为美,今人视蟾蜍为丑。古人用蟾蜍比喻嫦娥,今人不能接受,遂用玉兔取代。

虽然玉兔的传说源于讹传,但兔子与月亮和女性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在佛教徒、凯尔特人、霍屯督人和古埃及人文化中,兔子都与月亮有关。这是因为在月圆的时候,月亮表面上的一些黑点看上去像跳跃的兔子。另外,兔子繁殖能力很强,是多产和旺盛性欲的象征,而且兔子温柔、胆小、警觉、易惊,像女人的性格。

六、吴刚

嫦娥窃药奔月,化为蟾蜍,即在月中从事捣药。捣的是什么药?可能就是不死药。这种药的原料来自桂树。不死药就是桂花酒。

由于蟾蜍后来变成了玉兔,所以也有说是玉兔捣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捣药的是吴刚。他不但捣药,还伐树。他伐的是不死树,刚被砍开一个口子,马上又愈合了,永远也砍不倒。据说,吴刚是学仙有过而被罚做这件事的。

不死树,不死药,永远完不成的工作,它们所反映的是同一个主题,即月亮周而复始的变化。

吴刚在月中任职,必是另一位月神。

在远古时代,所有的神祗都是女性。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男神逐渐取代女神。太阳神是较早男性化的,因为太阳具有许多男性特征。月神是女神的最后一片净土,世界各地的月神基本上都是女性。但是,中国是个例外,月神也男性化了,一个是月下老人(月神和婚姻之神),另一个就是吴刚。但是,吴刚在月中的地位最终没有超过嫦娥,他顶多只是嫦娥的辅神。

让嫦娥独自管理月宫可能会有困难,她需要一个助手。在吴刚到来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有了吴刚,嫦娥就卸掉了伐树之类的农活。原来的独挡一面变成了男耕女织。相比之下,狄亚娜要劳累得多,她身边没有男性辅神,自己兼任狩猎之神。吴刚伐树,狄亚娜狩猎,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原来,中国是农业国家,而古希腊人的祖先是游牧民。(《心理导刊》第二十二期,2005年10月)

一、《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嫦娥到了月宫后,异常思念丈夫,而后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见到妻子。一天,一位仙人向后羿指点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用面粉作丸,团成如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嫦娥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团聚。后羿照做,果然见到了从月亮中飞来的嫦娥,夫妻重圆。这种面粉做出的圆团后来就演变成了各式月饼。

嫦娥奔月的精神(嫦娥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从心理分析视角及中国文化象征意义解读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中秋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最早发展出高度农业文明的内陆国度,到了八月十五,既是从春、夏至初秋大半年的农耕忙碌,终于等到了秋天收获、享受收成的季节,八月也是各地都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好日子,这样的日子里,月亮也比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圆、更大、更明亮。此刻也就有了感恩天地自然繁育的祭月之礼,与后来的赏月之俗,在月下相聚之时,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捣药玉兔、伐桂的吴刚,这些传说故事,也就在口耳相传中,深深地印在了我们集体的记忆当中。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神话、传说中首先记录着的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认识。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当中,对于我们人类说来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天空中运动着的两个发光的天体——太阳和月亮。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不过也带来酷暑和干旱,以及冷酷的寒冷;而月亮,对于还没有火烛的先民来说,是漫漫长夜中能驱赶黑暗和恐惧的唯一依靠。

日、月这两个神秘天体,如此重要,成为汉字中最为基础的文字。以日字为偏旁部首的汉字达到269个,如时、昨、星、旦、早、晚、昏、暗、春、晒、旧、晴、景等等,和太阳一天中所处的位置与光明的变化有关;而以月字为偏旁部首的更多达363个,除了有、期、望、朝、育、朋等,脸、脑、肝、胆、腿、脚、腰、胖、肥等等,可见月亮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肉体息息相关。

嫦娥奔月的精神(嫦娥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尽管原始先民们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古已有之,但对二者所寄之情却大不一致。在先民眼中,太阳虽然会每天晚上在西边,被漆黑的海洋或地狱所吞噬,但太阳在与黑暗魔鬼的一夜搏斗中,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东边毫发无损地复活,太阳的色彩、形态、光芒都一切依旧,所以太阳是个无量光、无量寿的永恒存在,但人类却无法启及,象夸父逐日的故事所言,最终是道渴而死。

但先民们对于月亮的感受却大有不同,因为,月亮和人类一样似乎都要以死亡、消失为终点;月亮会象人和植物一样,从小小的新月,慢慢地长大,达到最圆满之后,月亮就要开始痛苦地忍受自己身上的光芒,会无情的渐渐消失,开始黯淡、萎缩,直到渺然无踪。然而,几天之后,新月又会再次地出现,新的循环再次开始,月亮周而复始的盈亏变化,又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和永恒的未来。

因此人类更可能与月亮惺惺相惜,在月亮循环往复的启示下,轮回转世与灵魂不灭的观念也就在我们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中扎了根,让我们更愿意相信,也许死亡不是此生的终点,而仅仅是形式的变化,我们可以不断地期待新的诞生。

我们中国人常用的阴历,就是基于月相的盈亏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时间表。与月亮相关的周期,被历史学家伊莱雅德称为“有生命的时间”。大海的潮起潮落,夜露朝晞,季节性的旱季、雨季,时胖时瘦的河流,以及我们女性的月经周期以及血液的循环,这些有周期性的事情,都和月亮密切相关。因此月亮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与创生女神相关。

月圆之下的青年男女的狂欢,都曾是祈祷月神护佑的生产仪礼。只是后来,随着先民的智慧渐多,月亮渐渐由其他神所取代或掌管。比如我们的文化中,月亮慢慢地变成了一块天宫的领地,归入玉皇大帝治下,只在“月老”身上,还依稀保留着月亮与婚姻生殖繁衍之间的关系。

圆圆

团团

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来看,神话、民间传说以及后来的童话故事,尽管东西方版本各不相同,但其核心都是人类的心理自助读本,都是用来解释人生的神秘,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为什么会有风霜雨雪、雷电霹雳,以及洪水、烈火,当然,最大的谜团,莫过于人的生老病死,之后除了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抗拒,还慢慢增加了对成功的追求、对衰老的抵御,害怕分离、恐惧丧失,不仅仅是丧失生命,还恐惧丧失青春、丧失权势、丧失亲人、丧失未来等等,分离和丧失又成为人类最大的痛苦之一,威胁着心灵的安然与幸福。

围绕着这个议题的心理自助版神话与传说,就是要帮助人们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不幸之时能够相信光明再来,从而生活下去。因此日、月这两个字,会组成光明、明智之“明”,亦由上日下月组成了变化易容之“易”,而作为众经之首之“易经”,更是包含着我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智慧,即关于变易、变化之规律的经典。那么关于变化,在中秋时节月圆时刻,会讲起的传说故事——后羿与嫦娥正是关于这个主题的。

这个故事讲的是大英雄后羿,他的人生最巅峰圆满的时刻就是:建立射下九个太阳、拯救黎民于酷旱之灾的丰功伟绩。在那之后风光不再,他的人生似乎进入了下坡与鸟尽弓藏的低落,他在恐慌之中,四处寻访不老仙丹。和当年的秦始皇派出徐福寻仙,我们今人被各种保健养生秘方打动一样,都渴望不老仙丹的拯救,后羿终于从昆仑山西王母那里,讨来了不老灵药,等着和妻子嫦娥一起享用。

寻觅不老仙丹的这一段故事,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中似曾相识的一段,美神维纳斯有一个令她非常不爽的凡人儿媳,为了赶走这个凡人儿媳,她不断派给她若干极难完成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去冥府王后珀尔塞福涅那里,要一盒“青春不老固颜霜”回来,赛姬历尽艰辛万苦取回之后,战胜不过女人的好奇心,打开了盒子,却死了过去。原来,唯一能将美貌青春定格的,只有死亡!

那我们再看看后羿找到的西王母,西王母在汉代之前就成为掌管人类生死与刑罚的女神,《山海经》中形容她:“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凶神恶煞的形象说明王母娘娘其实就是中国的冥府女皇。西王母和冥府王后珀尔塞福涅开出来的“不老”药方,赛姬吃了之后,魂飞天外,多亏还有老公爱神丘比特的营救,恳请宙斯把她留到奥林匹斯山上,封为灵魂女神;而嫦娥吃了双份的“不老仙丹”,同样再也无法回到人间,只能魂飞月宫。

死亡虽然吓人,但如赛姬般拥有灵魂、嫦娥般飞升月宫,却有某种美丽和超越在其中。在我们文化中,最为温柔的死神,恐非观音大士莫属,慈航普渡、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能让人更为安然、甚至更有希望地接受人必有一死的命运呢。

嫦娥奔月的精神(嫦娥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当然后羿嫦娥那个时候,还没有观音大士。当后羿忽然被抛进了孤独、垂老、与妻生离死别这样的人生暗夜,他只能每天望月叹息。但月复一月,他自然会有一天因月亮的不断变化,而领悟他自己的相似人生。衰老、离别和黑暗,只是满月之后的必经,黑暗之后,新月总会再现,满月亦会如期而至,人生亦如月亮一样,在无尽的变化中永恒。当后羿能够接受嫦娥的永远离去,后羿和嫦娥之间曾经共同经历的种种团聚时的欢乐和爱,才在心灵深处中再次鲜活起来。就象俗语所言,因有失去才更能珍惜。月亮和永居月宫的嫦娥成为了我们集体文化心灵中鲜活智慧的一部分,让留在人间的后羿们,不会为永生的自大幻想所迷惑,也不会为丧失和分离的恐惧所吞没。

这就是神话与传说故事的心理治疗功能,在还没有心理治疗这回事的时代,正是神话与传说故事包容和叙说着我们人类从古至今共有的人生困境。尽管你我并未象后羿一样做过那样的射日功绩,但你我一定克服过自己的人生中的一些大麻烦、射中过自己的目标,不仅中年人生会象后羿一样感觉英雄迟暮、衰老日渐,哪怕是小小少年,也一样会碰到类似困境:某种巅峰已过,旧有优势不再、父母分离、好友不见等等。既然后羿这样的大英雄也要经历如此磨砺,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人生痛苦的人们,也会获得一些安慰吧。

一年一度,中秋又至,提醒现在习惯低头看手机的人们,放下手机,仰头望一望夜空中升起的明月,之前,它是从那么一点的新月发展而来,这么圆之后,它还会变瘦、变小最终消失;黑月之于圆月,就象一点点盐使蜜更甜,尝过酸苦的人更能体味生活的幸福一样,离开人间的嫦娥,和捣药玉兔、伐桂吴刚一起,在那永恒变化的月宫中,原来是在为我们配制“向死而生”、“向生死而超越”的心药,让我们更勇敢,更豁达,不纠结过去或未来的丧失或别离,好好感受与收获当下的拥有与团聚!让我们一起仰头望月、吃一口圆圆的月饼,一起把月亮的智慧内化于心,在月光的照耀下,安然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